顶点小说网 > 等你在田园 > 第二十九章 王家制做木板车

第二十九章 王家制做木板车

小说:等你在田园作者:名流168字数:5785更新时间 : 2021-04-20 14:33:47
  
深夜里,天空竟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昨晚向周公汇报工作,周公很满意,多留了王宝儿一些时间。
所以,今天早上,王宝儿……起晚了。
也许,是因为最近这段时间,实在太疲累了的原因,所以,她好难得的,睡了上个大懒觉。
当然,睡懒觉,也不是什么大事情,况且,王宝儿也只是,偶尔睡一次懒觉。
尚在睡梦中的王宝儿,好像听到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她披衣慵懒的,坐被窝里,呆呆的看着窗外,又伸了一下懒腰。
然后,王宝儿一个大翻身起床,她走到院子一看,果然在下雨。
屋檐的雨水,正不停的,滴滴答答,外面白蒙蒙的雨雾,水汽,泥土,青草气息混成一团,霸道的,在空气中肆虐。
站在屋檐下的王宝儿,苦着一张小脸,她一时呆呆的,看着眼前冷凉的雨水,然后,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又快步转到后院。
隔着冰冷的雨帘,王宝儿认真的,查看了一下菜地。
因为土质肥沃,后院的菜地,隐隐约约的绿色,下了一场秋雨过后,王张氏种在,菜地里的各种菜籽,都生根发芽了,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掐小白菜了。
青椒苗,长得有二,三寸长了,以后,王家就可以自供辣椒了。
菜地里,香葱也正茁壮成长,细小的香葱,香味会更浓。
用香葱煎出来的鸡蛋,十分的香,农家的土鸡蛋,颜色也很好看,油黄色的。
王张氏将家里的菜园,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块菜地上,都盖了一层,薄薄的杂草的灰,也没什么杂草。
现在,菜园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像。
王宝儿又想起厢房里的红薯,若明年开春后,她将红薯苗种下地里了,就能够让他们安全的度过冬天。
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大家都不至于饿肚子,一家人可以无忧的撑到,来年出粮食的时候呢!
王宝儿看见这一幕,无声的笑了。
今天下雨,她们当然无法上山挖笋。
王宝儿忍不住,暗自叹了口气。
她心里的小算盘,在不断的拨动着,因为,一家人不上山挖冬笋,那就代表损失了不少银钱。
王宝儿快步走进灶房,看到王张氏在煮粥,她连忙走上前,帮着娘亲王张氏打下手。
王张氏抬头,看见女儿,一副慵懒可爱的小模样,她眼睛里,满满的都是宠溺。
因为,近段时间,王张氏心情极好,她的脸上,开始红润了。
现在,完全没有了,王宝儿第一次看见她时,颓灰败落的神情。
现在的王张氏,才像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美少妇。
王宝儿手脚麻利的,帮着切好了野菜,她又往灶膛里,添了几根木柴,让炉火烧得更旺一些。
她又将昨晚,剩下来的猪肝,切成薄片,再切了一些姜丝,放进粗粮粥里,与小米一起熬煮着。
现在,王宝儿时不时的,给一家人适量的,吃上一顿猪肝粥,这样,其实是最好的了,不仅能换口味解馋,膳食营养也均衡。
半个时辰以后,猪肝煲好了,起锅时,王宝儿又往米粥里,撒上了一些,绿绿的碎葱花。
王张氏还蒸了,十几个粗粮馒头,又炒了两大碗素菜。
王健山和石头,也帮着拿饭碗,布好筷子。
猪肝粥,味道鲜美,软糯细滑,上面撒了一些翠绿的葱花,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开心的,眼巴巴的看着猪肝粥,心情十分的愉悦。
“大家快吃吧,放凉了就该不好吃了。”王张氏含笑,温婉的说道。
王张氏更是喜笑颜开的,慢慢喝着既营养,又美味的猪肝粥。
“嗯,姐姐,这个粥好鲜,好香呢。”石头抢先,笑眯眯的说道。
“妹妹,你的厨艺可真好,都要盖过娘的风头了。”王健山好心情的,调侃道。
王张氏也被大儿子的话,逗笑了,却丝毫不在意。
“女儿,这猪肝粥,你是如何做出来的啊?”王张氏抬起带笑的脸,问道。
她眉眼含笑的,仔细的,不断的询问女儿,煮猪肝粥时,需要放哪些佐料。
王宝儿将煮猪肝粥的程序,详细的,一一讲解给王张氏听。
王张氏面带笑容的,认真的听着,她不住的点头。
每个人都吃得眉飞色舞,不过,大家都不是大胃王,一大盆的猪肝粥,还剩余了不少。
吃着粗粮馒头,喝着美味又营养,暖胃又养肝的猪肝粥,一天的好心情立刻开启!
早饭后,王宝儿收拾了一堆的碗筷,端进灶房洗刷。
约摸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终于清理好了灶房,王宝儿缓步走进了堂屋。
趁着下雨天,王张氏正在屋里,纳制布鞋。
王健山比以前,长高了许多,身高已经和王张氏,一模一样了。
若再过半年,王健山也许就比王张氏,还会更高一些。
王健山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总跟在娘身后小跑,常常把小脸,撞到她背上的小毛孩了。
王张氏将王健山的旧棉衣,拆了一个大口子,将里边的旧棉花,全部倒了出来。
王张氏清理干净后,等再次填充进去时,她又添加了,一些新的棉花。
王张氏细心的,将棉衣下摆,加长了一些。
整理好之后的棉衣,比之前要厚实了许多,满满当当的,看着就很暖和。
否则,到了寒冬腊月的天,孩子若穿着单薄的棉衣,很可能就会冻出病呢。
王健山在院子的一角落中,正挥汗如雨的劈木柴。
因为,家里最近,经常炖骨头汤,很耗费柴火,他原本劈好的一些木柴,现在,根本就不够用了。
如今,王家每天上山,挖了冬笋以后,如何将冬笋运送回家,目前,这一环节,还处在瓶颈工程,光靠王张氏母子三人,用背篓背回家,每天都累得半死。
而且,王家每次到香田镇赶集,售卖冬笋时,仅靠王张氏一个女人,挑着一百多斤的冬笋,走二十多里的山路,用脚趾头都能想到,累得真够呛的。
毕竟,王张氏再坚强,她也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偶尔,也会有脆弱的一面。
只是,这些年,她已经习惯了隐藏,学会以笑容代替一切的艰难。
上次,王张氏带着王宝儿,到香田镇上赶集,母女二人,都累得心慌气短。
晚上,她们几乎头一沾枕头,很快的,就沉沉入睡了。
王宝儿拧紧了黛眉,暗自思索。
这件事情,在她脑海中,存放了太久,她一直好纠结这件事。
前几天,她自然而然地,将心里的烦恼之事,说给王张氏和王健山听,她也想听一下,家里人的意见。
可是,王张氏和王健山,面面相觑,他们一时也想不出,什么万全之策。
赶集时,若请村里孙大爷的牛车,当然,是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会带来不少的麻烦。
而且,目前依王家的经济条件,请牛车装运冬笋到镇上,也是断然行不通的。
王宝儿抬手,揉了揉,有些疲惫疼痛的眉心。
突然,王宝儿灵机一动,突然,她想起了,现代农村很多人,使用的四轮木板车。
板车是长方形的,车子四面,还用二尺宽得木板挡着,以免车上的东西掉落下来。
如果东西装得太多,人推着木板车行走时,只要旁边有人,帮着扶持一下,车上的东西,也不会掉落下来,这样,不但可以节省些人力,装运的东西,也会多一些呢。
王健山已经劈好了木柴,此时,正坐在堂屋里喝水,他把八仙桌上的一壶茶水,咕噜噜的全喝光了。
现在,他冷不丁的,听完妹妹的一番建议,
王健山惊讶的,嘴巴张大的,足以塞下一个鸡蛋了。
王健山的心里,说不出的激动,他用力的一拍大腿,嘿嘿,用木板车运输冬笋,这办法实在好啊,他是举双手双脚的赞成!
王健山感觉妹妹,自从前段时间,大病一场,清醒过来,就变得越来越聪明了。
王健山眉毛一挑,灿然一笑,露出白得发亮的牙齿,煞是可爱。
以后,自己还需要,多多重视一家人,尤其是妹妹的意见。
王张氏也觉得,女儿所说的,二轮木板车的主意不错,女儿是掏心掏肺的对这个家好!
她犯愁得是:现在,已是初冬的天气,经常会下雨,若儿子王健山,独自一人,上山去砍树,多少会有些困难,再则呢,若他淋多了雨,人也容易生病。
但是,王健山却不以为然,不打算和王张氏争论这个话题,他从来都是行动派。
他在心里,粗粗的,估算了一下,做一辆木板车,根本用不了多少材料。
他左右思量了一番,凭一人之力,实在有些势单力薄,如若有几个人帮衬,应该会事半功倍。
王健山想找田木根,和刘猎户商量一下,看他们二人有没有办法。
所谓心动不如行动,王健山也是一个急性子,他说干就干,立即行动起来。
他让妹妹,将木板车的粗略图形,详细的画出来给他。
其实,木板车制作的具体细节,王宝儿也不清楚,她只是描画了,一个大概的图形。
然后,王健山就喜滋滋的,拿着木板车的图形,跑去和田木根,刘猎户商议一下,三人估算一下,到底需要砍多少木料回家。
当然,王张氏也明白,若自已家里,能用木板车拉东西,无疑是大大的,节省了不少人力。
现在,自己一家人,需要十分努力的,采挖冬笋,进行腌制。
若能将家里,现有的冬笋片,用木板车,拉到集市上,全部都售卖了,家里就可以赚十几两银子。
除去一家人的吃食,和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王家还可以,将以前欠得债,慢慢还清,这可真是老天爷开眼了,谢天谢地,谢菩萨保佑!!
说不定,家里以后还有闲钱,给大儿子,和小儿子,两个孩子交束休,进私塾读书了。
王张氏想到这里,脸上一闪欣喜之色,她的心里,又是一阵阵的激动。
第二天,一大清早,王健山就出门了,他去找田木根和刘猎户,商量砍木材,制做木板车的事宜。
初冬的天空,仍然下着绵绵的小雨,打在干净的石阶上,少了很多音乐般的音响。
远处的柳树,凋尽了最后一片叶子,再也承受不住雨的温存。
路边的荒草,已经枯萎得没有了脾气,雨的滋润,再怎样柔和也是徒劳。
才小半天的时间,田木根,刘猎户,王健山他们三人,就从山上,扛回来几根,很粗壮的木料回来,疙疙瘩瘩的。
刘猎户还笑呵呵的说,树杆等刨干净了以后,就可以当材料。
王张氏耳尖的,听到院子里有动静,她立马就扔下,手里的针线活,赶紧走出堂屋。
王张氏微微的,佯怒的埋怨道:“刘兄弟,田兄弟,山上的路滑,真不好走,你们一下子,扛回这么多木料回家,多危险啊!”
田木根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他朗声的说道:“王嫂,这一点小雨真不碍事,我的身体壮实着。”
刘猎户也笑呵呵的说道:“王嫂,既然木材已经砍回来了,那我们就尽快开工,制作木板车吧。”
王健山拿着旧棉帕,胡乱的擦了擦脸,他又仔细的擦了一下,头上不断滴落下来的汗珠。
他毫不在意的,嘿嘿的笑道:“娘,我们这不是已经,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吗?”
刘猎户,田木根,王健山三个男人,又有说有笑,走进了堂屋里,准备先歇息一下。
这些拖回来的木料,够他们忙活好几天呢,王健山一直跟着,田木根和刘猎户,埋头研究图纸。
王宝儿感激的笑着,礼貌的走上前招呼三人,她利落的端来三大碗温水,给大家解渴。
“刘叔,田叔,大哥,你们赶紧喝些热水吧?不然的话,感冒了怎么办?”刘猎户不明白“感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他抬头朝王宝儿,狐疑地看了一眼。
“刘叔,就是,那个伤寒的意思,我也是在镇上听人胡说的。”王宝儿呆愣了一下,有些尴尬的解释道。
田木根接过大碗,微笑道:“这样的毛毛细雨,淋一下也没事,我们的身体,都很结实滴。”
王健山捧着茶碗,轻嗅了一下,再抿了一口温水,细细品味。
他惊喜的发现,入口竟是甜丝丝的,他仔细一看,竟然是姜糖水,甘甜之中,竟带了一丝丝的辛辣味,也不知放了什么在里面,有一股甜香的焦味。
据说,喝了姜糖水,可以驱除寒气,整个人身上都会暖暖的。
田木根和刘猎户二人,也不再客气,他们豪迈的,将热乎乎的姜糖水,仰头一饮而尽,喝了一个底朝天。
一时间,从嗓子到胃里,都有些火辣辣的,二人的脑门,也已经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暖和的姜糖水,喝到胃里,真是特别的舒服畅快。
三位男人,余意未尽,他们不客气的,又将大粗碗,递给王宝儿满上,每人再次喝了,一大碗姜糖水,喝得三位男人的身体,都热乎乎,暖洋洋的。
田木根和刘猎户,因为惦记着自家的孩子,等到一忙完手里的事,他们都急急忙忙的赶着回家,任王家怎么挽留,二人也不肯,留在王家吃午饭。
接连好几天,王家的院子里,都传出砍木料的声音。
王宝儿看见,刘猎户将衣袖挽得高高的,手臂上的肌肉,凸起一大块,结实又有力。
他正和王健山,两人拿着斧头,沿着树形,砍去横生的大枝杈,只余下粗的主干。
田木根则负责打磨好,粗糙的木板。
一些掉在地上的大树枝,王宝儿和王张氏就把树枝砍断,整齐的码好,堆放在院子角落。
院子里一下子,堆放这么多的树枝,小石头兴奋的不得了。
刘猎户和田木根,王健山三个男人,一直马不停蹄的,埋头苦干,忙碌了整整三天,一辆简单的,独具匠心的木板车,终于,总算是制做好了。
王健山这才直起了腰,累得腰酸背痛,他随意的,用衣袖擦拭了,一把细密的汗珠。
当现代版的木板车,终于出现在古代,这个不起眼的村庄里,王宝儿不由的,认真打量起来。
基本上,和现代的农村,使用的木板车相似,只是木板车子的轮子,由现代的钢圈轮子,换成木头制成的圆轱辘。
虽然,和现代的木板车相比之下,这辆木板车,确实简陋,笨拙一些,但是,总好过比什么工具,都没有要强许多啊!
最主要的是,这辆木板车,不仅较为实用,而且,还非常环保呢。
王宝儿还是很佩服,古人的智商,果然不可小觑,他们有着特有的智慧,这是不容忽视的。
王张氏也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别出心裁,二个轮子的木板车。
顿时,她高兴得什么似得,不断的,啧啧看着稀奇。
石头咯咯地笑道:“大哥,这板车真好玩!”
石头小脸红扑扑的,眼里直冒星星,他兴高采烈的,笑眯眯的,竖着大拇指夸赞,大哥王健山高超的智商,以及神乎其技!
他的小脸上,十分好奇,他不停的,用手这里摸摸,那里摸摸。
还真没想到,大哥王健山的手,竟然这么的灵巧,简真就是鲁班再世啊。
“大哥,你真是赛鲁班啊,我点赞你!”王宝儿乐呵呵的笑着,笑眯眯的,也冲他竖起大拇指,她一直在夸赞着王健山。
“点赞?这是什么意思?”王健山疑惑的,一脸茫然的问道。
“呃,就是,夸你很聪明,说你厉害的意思啦!”王宝儿赶紧解释道。
她终于体会到了,一百个的谎言,圆一个谎言的困窘。
自从她穿越到古代后,说谎都成了习惯,简直出口成章呢。
以后,自己还是少说一些,现代的词汇,收敛一下,现代的习惯用语,不然的话,迟早要露马脚。
王宝儿并不想,给自己惹什么麻烦,也不想让自己,在别人眼里,成为太过特殊的异类。
异类,在这个时代,那可就是祸害,是出头鸟,是要被打的。
嘿,姐又不是嫌命活长了。
王健山一脸恍然大悟,他的内心,也很有一些成就感。
王健山的腰杆,一直挺得笔直,一手掩着唇角,遮挡着嘴角,浮现浓浓的笑意,他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
他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有些尴尬的憨笑道:“娘,妹妹,这个……可都是田叔,和刘叔二人的手艺好,我这双手,可一直是笨笨的。”
顿时,王健山的脸,红得如煮熟的虾子似的。
王健山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被女孩,这么CHI裸裸的夸赞过,现在,他哪里会不脸红?
冬夜,万籁俱寂,窗外的雨声,穿窗越墙而入。
王宝儿游神般的,呆呆的望着窗外,临窗听雨,滴滴答答的,音符飘进耳窝,身心开始愉悦,聆听雨的倾诉。天上不再有繁星,也没有皓月。
此时,她很想把心灵,在雨里漂洗,荡涤铅华。
王宝儿的目光,缥缥缈缈,她喜欢下雨天,淡淡的忧伤,只有这样的氛围,才可以让自己,压抑的心情,完全放松下来,内心一点一点地柔软。
平素,她极力隐藏起来的各种欲望,一点一点的在发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