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世间星河 > 第三十一章 犒军

第三十一章 犒军

小说:世间星河作者:山樵野话字数:6234更新时间 : 2021-04-30 14:36:00
老梁带着帐下四人在城头待了一夜,与他们一样选择的不在少数。围城这种事,说不准对面的会在什么时候摸到城墙根下面甚至摸到城头上。

巡逻值守的差事自是有人做的,其余不开战便闲来无事的军卒,有人靠着城墙或者随便找些什么地方靠着休息,还有些睡不着的三三两两靠在一处低声交谈,各式各色,城头走马道上就满满当当的。

大都督陈庆之历来都是在城外与突勒的蛮子掰腕子,可不代表这云中三镇不在乎城防。云中三镇各自城头上大大小小的敌楼中常年四季都堆满了滚木礌石箭矢床弩,各种守城器械一应俱全,还有专门的军士每日负责给这些个军资整顿修缮、剔旧换新,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遇上如今这般境地之时不至于被对面打出个措手不及来。

李长安几人靠在女墙边上坐下,几个人互相挤在一处要暖和一些。夏天早就过了,虽说为了防着被蛮子悄悄摸上城头不得不呆在此处,但是这冷风瑟瑟的天气吹在一身铁甲上当真是半点都不好受。

李长安被几个人有意无意的围在了最中间。

虽然互相之间都没怎么明说,但是李长安心里清楚,这些朝夕相对的袍泽是在照顾他凉城一战之后就一直未曾见好的伤势。

一夜无话,对面先前摸黑攻城没占上便宜的突勒人也没再出现。

第二日天蒙蒙亮,迷迷糊糊没怎么睡踏实的李长安在城头上有人开始走动时就惊醒了。

睡眼迷蒙的李长安转头看了眼城外,夜里只看得见火把,人数究竟多少其实看得不是特别清楚。现如今到了白天再看,李长安还是忍不住深吸了口气,城外的突勒人也缓缓开始列阵了,想来过不了太久,估摸着大概也就是一顿饭的功夫,这些远道而来的恶客就要敲门了。

诸子百家之中有一派叫做兵家,相传这一门的开山祖师就是一言保了大周王朝一千六百年不堕、成为万年以来最长寿一朝的那位。兵家历来人才济济,历代先贤极善用兵者不胜枚举,而兵家后人供奉其中佼佼者的武庙则是一门祖庭所在。

若不是出了个惊才绝艳的儒家圣人,加上一些人心所向、天时人和之类的弯弯绕绕机缘巧合的变故让儒家文庙分去了大半壁江山,兵家武庙说不得会成为这座天下间最顶尖的那一撮品级比宗门还要高出去许多的道统之一。

当然,虽然兵家阴差阳错未能更进一步,但是数千年的法统和历代贤者为了一门荣耀的苦心孤诣也仍旧让兵家在战阵一道上的成就卓绝到令天下侧目。

还有江湖传闻说武夫一道也是出自兵家,虽未证实,兵家也并无人出来给个明确的说法,但是多数混江湖的都觉着这话不是空穴来风。

且说已然从睡梦中清醒过来的李长安蹲在城垛背后透过垛口看着城外突勒人的阵势,心中有些惊讶,这些据说打仗历来不讲究阵势的突勒人居然学会了列阵,看那样子还不是临时起意,莫不是不讲章法的草原人也开始重用兵家传人不成?

若是当真如此,那这云州城乃至整个云中恐怕就更加危急了。想到这些,李长安回望了一眼城内长史府的方向,也不知道那位据说用兵入神、曾一战弄死了突勒十万大军的云中长史韩棠到底会如何应对眼前这一战?

从昨夜到现在,那位可是都没露过面呐。

李长安预料的不错,围城的突勒大军并没有耽搁太久便开始了第一轮的攻城,而且还不是只攻一门。仗着人多势众兵力雄厚,似乎也料到了城中兵力不足,竟是直接选择了四门齐攻。云州守军的压力可就不是一般的重了。

按照边境老卒往日里的经验,其实大都督陈庆之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做法也是突勒人比较愿意的打法。

在突勒人的眼中,虽然现如今的云中军一改过往南朝边军不善野战的习性,与草原人在空旷平台的野外放对也丝毫不落下风,但是野战其实是草原人最擅长的打法,至少战力上、习惯上都不会太吃亏,再怎么说也好过离开马背去做那劳什子的蚁附攻城不是?

今日这一军不知暂时还不知何人挂帅的突勒南犯之军却是一改往日里不善攻城的做派,列阵一步步逼近城下,在城头一箭之外扎稳阵型,前排的军士开始举盾一步步往城下移动,再之后是弓箭手躲在前排盾手举在头顶的巨盾下抽着空往城头上射箭;还有人抬着云梯、推着攻城锤等等各式各色的攻城器械……李长安甚至遥遥看见了突勒大军背后那两架巨大的投石车,只不过目前还没被用起来。

虽说南朝人历来攻城手段颇多,林林总总的不胜枚举,但也只是南朝人自己的习惯。对于历来不怎么太愿意讲求章法的草原人来说,今日这架势已经算是很讲规矩了。

突勒人如此一反常态,可见对面那位与云中都督府长史韩棠一样至今都未曾露面的领军之人,恐怕也是个将兵的大家无疑了。

两军在云州城的城墙上的这场拉锯战在开打的第一日间就都极其用力,这似乎也是这南北两大帝国间打了几十年仗打出来的默契,互相试探的时候有,但当真动手起来都是下死手的。

云州城城形巨大,以如今只有四万的兵力要放手如此漫长的城墙着实半点都不轻松,奈何来犯之敌着实人数极众,其他两城不知是什么光景,单就云州城四面就有十多万近二十万的兵力围攻,守城就更显吃力。一天的你来我往下来,四万将士中间连死带伤的至少也得有八九千人,这还是占了城高墙厚的地利之便。

突勒虽说人数众多,一整天都是各军轮流上前打车轱辘战,但是丢在城下的尸首和被拖回去的死伤少说也得有云中军战损的三倍之巨,属实也是没占上什么便宜。

随着太阳西落,天色慢慢暗了下来直至入夜。突勒人许是因为前一夜连夜攻城没占到便宜长了记性,见天色黑了之后,后军就响起一阵低沉悠扬的号角声。

涌到云州城墙跟下爬云梯的、撞城门的,还有后面一排排列阵往城墙下面冲锋的等等这些突勒军卒在号角声中开始渐次交替缓缓后撤。

城墙上的端岳云中军将士们打了一天的仗,人数本就不多,都没什么轮番上阵的说法。这一天断断续续的打下来,大部分将士且不说紧绷了一天的精神头,光是出力出了一整天也早就累脱了,几乎所有人到如今还能站在城头跟突勒人玩命全靠咬着牙发狠、闷着头死扛。

天色渐黑,城头上还在发狠打斗的军卒们在城外远处的号角声缓慢响起之后骤然觉得压力一轻,过了半晌之后突勒人全都已经撤走了,爬着云梯往城头上冲的突勒军卒也在一阵急促的箭矢掩护下撤下云梯后退撤走。待得箭雨停歇,端岳军卒们有些小心的露头往城外看了眼,见到的就是突勒人渐次撤走的场景,城头走马道上静悄悄的。

不知是谁问了句:“突勒人攻城停了?”

旁边的人回了句:“停了。”

这一问一答像是传染一般,在城头上越传越远,然后整个云州城的四面城头的端岳守军人人兴高采烈,欢呼不绝。

二十万上下的突勒蛮军围攻四万端岳守军,这第一个白天算是守住了。

赵平川和张从武跟着其他的同袍一起欢呼雀跃。李长安看着月色下渐渐后撤远去阵型丝毫不乱的突勒军卒皱了皱眉头,转头看了眼同样面色凝重的刘文周,然后用手肘轻轻碰了碰他,问道:“如何?”

刘文周闻言并未转头,定定的看着远处的突勒大军深吸了口气,道:“这才是第一天。”

是啊,这才是第一天。就这第一天下来,四万云中军死伤了八九千人,两成还多。

今夜对面会不会夜袭不好说,但是城中的守军必然是都不敢睡得太沉的。可以想见,后面的仗会越打越难、越打越累……城外的突勒蛮子人多势众不怕消耗,可云州城耗不起。

“会不会有援军?”李长安想了想问道。

“远水解不了近渴。”刘文周摇了摇头,“从京城一路北上到云中,这一路各州府县都没有太成气候的端岳军伍,除非……”

“什么?”李长安问了一句,等着刘文周的后话。

刘文周想了想转头看着李长安又摇了摇头道:“可能性不是很大。”

“你是说禁军?甚至是神策军?”

“嗯。”刘文周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道:“大军一路从京城北上怎么也得一到两个月。从大都督东征算起到现在其实也没过很久,即便那时候羽林就从京城开拔,到这边少说也还得半个月甚至更久。昨夜突勒叩关,即使长史府那边当即传信求援,北上的援军加速驰援到此恐怕也得十天左右。但以今日的战况,咱们恐怕……”

“等不了那么久。”

“是。”

话到此处,两人就都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面色凝重看着城外漆黑的夜色,真他娘的黑。

……

长史府。

仅一日鏖战,云州城防就减了两成将士,这个战损不可谓不惨重。

各部将军,还有负责出谋划策的谋主文士们此时齐齐整整的一脸凝重之色,也不再似前一夜一般争论不休甚至都到了要动手的地步,此时只是静悄悄坐在议事堂内。

今日议事改到了长史府,此时议事堂内气氛沉凝,落针可闻。

众人聚齐了之后又过了片刻,云中长史才缓缓穿过后堂门入了议事厅。坐在椅子上默默无言的各位大人物们见长史大人姗姗来迟并无一人多言,纷纷起身见礼。

长史韩棠还是那个不紧不慢的步子走到自己惯常落座的椅子前,转身朝着堂中众人点了点头,抬手示意大家坐,然后就率先坐了下来。

等到众人落座停当,这位当下云州城的主事之人慢慢环视了一圈堂内众人,问道:“今日一战,诸位有何想法?”

被问话的众人互相看了看,有人起身行了一礼然后道:“大人,照着今日对面这攻城的劲头,似乎……不像是做做样子。”

“还有呢?”韩棠对前面的回答不置可否,继续问道。

又有人起身行礼道:“若是对面当真就是奔着夺城来的,照今日这个架势,咱们恐怕守不了几日。”

有人不同意,呛声道:“岂可如此长了他人志气?”

先前那人撇了撇嘴角,淡淡道:“既然是议事,自当实话实说,难不成要我说一句我等能守城万年,这云州就真能靠你我守上一万年不成?说明白了才能出对策不是吗?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个锤子用。”

这话其实是个实在话,先前呛声那人张了张嘴之后也没再说话。

韩棠依旧不做置评,继续问:“还有吗?”

于是又有人问:“大人,不知可有南边的传信,我云州城多久能得驰援?”

韩棠听到此问才有了些不一样的动作,抬头看了眼问话的那位官居正四品下的壮武将军,摇了摇头道:“昨夜已传信京师,但是石沉大海,目前还未收到京城回信。有无援军,多久能到都尚未可知。”

此言一出,堂中静了静,然后就有些吵闹起来,更有人直接起身抱拳道:“长史大人,这不大对吧?不管有无援军,这杳无音讯都不合常理了。京中岂会弃我们于不顾?总该有个回信才对。”其他人纷纷附和。

韩棠见堂中乱糟糟的,轻轻皱了皱眉头,抬手虚按了按,示意大家静一静,等他们各自坐回自己的座位之后才道:“本官亲自确认过了,传讯手段并无不妥。”见又有人要吵闹起来,韩棠又抬了抬手,继续道:“各位稍安勿躁,当今陛下之圣明有目共睹,京中必不会放任我等覆没于此,更不会坐视边地缺口。至于并无回信一事,应当只是一时,或者是有什么我等并不知晓的事情。不管援军远近,这城依旧是必须得守的,只是时日长短的问题。”

说到此处,韩棠顿了顿转移了话题道:“都说说今日的战况吧,还有就是各位觉得接下来这城当如何守?”

堂内议事的众人都是有品级的,大大小小也算是一方人物,自然知道当今圣上不是什么没个轻重的昏庸之主。有些话不好拿到面上摆开了说,见主事的韩棠转了话题也就都忍住了不能再深究,跟着换了话题。

这场议事一直到半夜才慢慢散去。

长史韩棠并未送大家出府,只是在他们都走了之后才缓缓踱步到议事堂的门口,抬头看着天上零星的星月怔怔出神。

……

说到底还是这场角力着实过于惨烈,只一天的战事,云州城就只剩下三万出头的兵力了。虽说城外的北蛮子没讨到好去,但毕竟局势不同,云中军不免还是落了下风。

李长安和刘文周两人并肩站在城头,许是二人之间凝重的气氛感染了另外两人,赵平川和张从武渐渐的也从先前的兴奋劲里冷静了下来,与二人并肩站到了一处。回过头来看,城头上着实惨烈,许多回过神来的军卒也慢慢安静下来,收拾城头阵亡的袍泽尸身,安排军医给受了轻伤的同袍治疗,重伤的抬回城中安置治疗,大家又都开始忙忙碌碌的。

埋头干活的李长安突然听闻一阵杂乱的吵闹声,闻声回头。登城马道上露出几个脑袋来,下一瞬见到的就是纷纷乱乱的百姓爬上了城墙。

以前在书上看过一个词叫“箪食壶浆”,但李长安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到底是个啥场面。

自小长在京城,虽说边地年年战事不断,但是端岳王朝武备充足,边军打仗补充兵员都是各地折冲府派发府兵,京城基本就没见过大军开拔亦或是得胜归来,自然也不会有这个场面,不曾想却在今日见到了。

爬上城头的老百姓大多手里都提着盆盆罐罐,人影绰绰不在少数。那领头的还是个李长安的老熟人,正是那间租的小院东侧的邻居,邓姓老头。

边军大人物们在先前对面退兵之后就都匆匆忙忙赶到长史府议事去了还没回来,此时留在城头指挥军士们救助伤患和继续备战的是几个校尉。见百姓前来犒军,几人合计一番之后其中一位校尉便上前搭话去了,其他几人还得继续忙着手头的事,还派了人去长史府去禀报百姓自发犒军一事。

那位姓刘的校尉上前迎上百姓。邓老头许是看到了城头的惨状心绪有些震动,但脸上并无惧色,双手颤颤巍巍握住了刘校尉的手,颤声道:“将军,弟兄们都辛苦了。”

刘校尉原本想说的话还未来及出口,突然听到百姓来了这么一句,一个五大三粗砍下蛮子的脑袋眼都不眨,身上被划了一道口子都不曾皱过眉头的汉子,只是这一句话就红了眼,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闭了闭唇稳了稳心神,这才又开口道:“保家卫国,我辈之责。老丈言重了。”

邓老头抬手抹了抹眼角,回过头指了指跟着的百姓道:“我们想着弟兄们在城头打了一天的仗,肯定都还没顾上吃上口热乎饭,就给大家送点吃食来了。”

说着又怕边军将士推辞,补充道:“你们都放开了吃,不够还有,其他城墙上我们也有人去送了。大家吃饱了才有力气杀蛮子!”

刘校尉听着面前老头的话看了眼他身后的百姓,都是些老弱妇孺,犹豫了一瞬之后转头指挥附近的士卒赶紧上前接过百姓送来的食物。

五大三粗的校尉大人见一点点搬过来的不少吃食深吸了一口气,举起右手握拳在胸甲上敲了敲,这其实是端岳军中流传最广的军礼了。甲胄作响间对着百姓道:“我刘洪代替将士们谢谢各位乡亲父老了。”

送食物的百姓们闻言都一个个赶紧摇头,还有人开口:“将军不必客气,你们都是保家卫国的子弟兵,我们家家户户都有子弟在军中,也希望他们跟你们一样大战间隙能有口热乎饭吃,感同身受,给大家送口吃的是应该的。”

两面正说话间,又见到马道下面一阵骚乱,是议事毕接了禀报的云中长史韩棠亲自前来了。

刘洪见长史大人亲自到了,赶忙抱拳行礼,然后给那百姓领头的邓老头介绍道:“老乡,这是咱们云中都督府的长史韩大人,现如今主事守城。”

邓老头闻言愣了愣,转头看着一身文气的韩棠赶忙就要下跪:“草民拜见韩大人。”身后跟着的百姓也是哗啦啦跪下了一大片。

韩棠虽说冷血的名声遍朝野,但是对百姓向来宽厚,眼疾手快不等邓老头跪下就扶住了他,抬头看着已经跪满整个登城马道的百姓朗声道:“各位乡亲快快请起。”然后看着邓老头道:“老丈,你们为我边军从来饭食乃是大恩,本官也是我边军一员,岂能受你等如此跪拜?我在这里替我边军子弟感谢各位乡亲了,说实在话,一整日忙于战事确实连埋锅造饭这些事都还没顾上,这一饭之恩乃是实打实的雪中送炭了。”

邓老头连连摆手准备说些什么,韩棠却是握住了老头的手摇了摇头,然后对着百姓们朗声道:“各位乡亲放心,我边军儿郎守土卫国之心不曾有一刻退却。待此战结束,我边军必到城中家家户户感谢各位今日厚赐!”

刚刚起身的百姓们闻言都是连连摆手,场面有些骚乱。邓老头回头抬手安抚了一下身后的百姓,转头对着韩棠道:“大人不必如此。我们都是这城中百姓,那突勒蛮子破了城我们也必活不了命的。书上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承蒙不弃,我等也是愿为守城做些事的,哪怕上了岁数、哪怕都是老弱妇孺,哪怕我们这些人对上蛮子说不定杀不了人家还会丢了自家性命,可我们也不是怕死就不敢死。这既是卫国也是保家,又何来感谢?”

韩棠微微沉默,面色有些沉重,抬头看着隐隐绰绰的百姓身影,微微后退朝着大家鞠了一躬,道:“韩棠再次拜谢各位乡亲,连累乡亲们受此战乱之苦,对不起大家了。”

身后的将官士卒跟着一起鞠躬,甲胄碰撞之声响成一片。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