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不想混日子 > 29 意外

29 意外

小说:我不想混日子作者:鲁二字数:3447更新时间 : 2020-08-10 12:45:00
终于,在经过传言事件引起的商团人部高层大换血后,有老二主导,刘迁配合的,旨在给商团换血的清理行动正式展开。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刘迁有一个合格的纨绔子弟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商团主事人,而老二,也有一个善良淳朴的小老百姓成长为杀伐决断异常无情的领导者。至于士子商团,也有从前的老态必漏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再一次大步向前。

      老刘很是高兴,甚至主动跑到行在区为老二庆功,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孙子。刘迁处理的一件事情,让他很不满意,但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完美,显示出了他的错误想法和办法,却也证明了刘迁的正确和眼光。这叫什么?这叫强爷胜祖,刘家后继有人,他能不高兴吗?

      对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人来说,事情不大,就是一个地部的小织工偷拿废旧织机零件倒卖,被巡查的人部弟兄看到了。因为这个小织工身份属于临时性的帮工,尽管他干了十来年了,可因为没有合约,所以商团人部的条例也管不到他,人部的弟兄就将他送到了县衙门里。

      一个小小的偷窃案,对县衙门来说太简单了,打三十大板,流放三百里就行,县官大人都没出面,县丞就给判了,可就在县丞大人判决后,出事了,这织工的四个孩子要求县丞把他们一同流放,因为他们是帮凶。县丞哪会管四个小屁孩的话,不予理会,照常判决,结果,织工的四个孩子,一同撞向了衙门里的石柱,最大的孩子当场死亡,剩下的三个好歹给救了回来。这事情,大了,县丞没辙了,求救县官。

      县官也犯难,将他们一同论罪吧,昏官的帽子肯定稳稳的戴在自己头上,对自己的仕途相当不利;不管吧,人已经死了一个了,逼死小孩的名声,太难听了;现在放织工回家吧,且不说织厂愿不愿意,关键是事情也已经出了,别人都看着呢,他确实犯错了,这事情不好操作啊!知县大人犯难了,就摧给了织厂。这事情是你们织厂给我找的,你们给我摆平了,要不然我整死你们。

      织厂这时候也犯难了,撤案吧,不行,别人都盯着呢,人部自己又没做错,这不仅是一个脸面问题,还是个原则问题。用钱让织工的家属闭嘴吧,也不行,这就不仅是原则问题了,织厂里这么多的织工,每个织工又有这么多孩子,摆平他一家好办,就怕有样学样,这年头,穷人的命,不太值钱,到时候,织厂拿不出多少钱来。

      织厂犯难了,没办法,就往上请教,一来二去的,事情就摆到了老二的桌前。老二贼啊,他是从最底层混过的人,别的不知道,但知道人要是实在没办法了,啥混帐事情都能干的出来,这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很明显,这件事里,商团人部分堂,知县和县丞都没做错,做错的是织工一方,在耍无赖,很有可能是织工家属在逼着织厂和衙门解决他们一家之主被流放之后的生活问题。

      知道是一回事,如何解决是另一回事。这事好解决吗?老二认为,这事其实也好办,就看谁来办。谁来办呢?刘迁啊!无论从能力还是从身份上来讲,刘迁都是最好的人选。于是老二找到刘迁,直接挑明了缘由。

      迁啊!向别人证明你能力的时候到了。从表面上看,要解决这件事及简单,给钱就行,可往深里说,这牵扯到地部的用工制度和海量金钱,这属于行政问题,从这一方面讲,我没这个身份和资格来管这件事,我只是人部的大掌柜,我可以管理的是商团的纪律和组织问题,其他的,我不能插手,插手,就是越权,就得挨办,我不能明知故犯。

      只有你,你们这些当初创立士子商团的那些人或后人们,才有资格来对商团的制度进行改变,我能给你最大的人力、情报、资金的支持,其他的,只能靠你了,这是个身份问题。大户人家里出来的孩子,就没有蠢货,耳熏目染之下,再单纯的人,也会在心底里留着一丝精明,刘迁一听老二的话,就先警觉的问了一句:“二哥,如果你是我,你处在我这个位子,你会怎么办?”

      老二说,我的确有办法,也可以告诉你,但我不确定我告诉你以后,你还有没有魄力去实行它,去解决它,因为,我告诉你的东西,毕竟不如你自己查得想到的办法深刻,你确定要听?反正我无所谓,这件事只关系到商团的未来和发展,对我而言,它损害不到我一丁点的利益。刘迁想了想,说算了,我自己先去看看再说吧。

      刘迁到了之后,很快就摸清了事情的原委。事情很普通,就像老二做过工的兵器营一样,织厂用工制度,一样分有长期合约的织工和没合约的短工,同样是做相同的工作,短工的工资是长工的一半。这样对商团肯定是有好处的,一个长工的钱能雇佣两个短工,一个织厂里,只需要四成的长工,再加上六成的短工,就可以维持织厂的正常运转,不管短工在心里有多少不忿,反正你得干长工一样的活,要不然这一半的工钱你都拿不到,你尽管可以不干,大宋朝就是不缺人,抢着干这活的傻子多的是。瞧,这制度为商团创造出多么丰厚的效益。

      对商团来说,这是个好制度,好方法,可当刘迁深入到短工中间调查的时候发现,不管是对地部的短工来说,还是对人部的短工而言,这个长短工制度,缺德缺大了。

      刘迁通过调查发现,会去做短工的人,基本上都是些生活在社会底层贫困线以下的普通农人,家里有地,可以填饱肚子,可这个社会不是填饱肚子就可以的,你得有衣穿,你得有房住,你得得娶老婆,你得生孩子,生下来你不能不养吧,养孩子更费东西,所有的这些,统统需要钱,需要太多的钱才能生活下去。

      商团里定工资的人简直是算计到了极点,他给长工的工资完全可以让一个长工不需要种地就可以养好一个儿女双全的四口之家。对长工来说,要想靠着作工致富,那不可能,可若要想一个四口之家安康幸福的生活,那绰绰有余。可当一个短工家里有地,耗费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精力,去完成同样的工作后,得到的金钱却只有长工的一半后,你想让他们的心里如何平衡?你让他如何幸福美好的生活?别忘了,长工和短工,处在一样的环境里生活,生活成本,是一样的。

      可能,那不叫生活,那叫生存。被生下来,挣扎着存活下去,其他的你眼中所见的美好,别想了,那不是你该考虑的,想要好好的生活,你自己想办法呗!商团有没有没困住你的手脚,也没不让你在业余的时间挣外快啊!。大自然赐予每个人幸福生活下去的权利,你生活不如意,弄不到钱来,那只能说明你笨,不能说明其它。

      农人就笨吗?农人真不笨,他们有着自己的狡诈,只不过很多时候,有律法束缚着,他们不会去乱来,可当他们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律法也就不能束缚住他们了。偷东西的那个织工就是这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织厂,就吃织厂呗。织厂既然不能给他们美好生活下去的资本,他们就自己来拿呗。很简单的事情。至于四个孩子的自杀,也简单,唯一的生活来源做父亲的被流放,四个孩子,一个婆娘能怎么办?跟着一家在一起至少还有个照应呢!连跟都不让跟,除了死,还能有什么办法?没办法!

      说着简单,简单里透着心酸,至少,刘迁是这么认为的,生活中一直顺风顺水衣食无忧的他决定改变这种制度,屁颠屁颠的就回吴家村找老刘想办法了,他没想到的是,第一个不看好他的,就是老刘。老刘说得很明白,这件事情我早就知道,其他的老弟兄们也都知道,地部的几位老弟兄也下过命令,要求底下一样待遇,看来效果不太好。不过,当时我们一致认为,这件事情,说说就可以了,这就是个汇拢人心的口号,你不必太当真。因为,这涉及到的金钱,是海量的,不管你处在什么地位,金钱面前,没有同情心一说。你可以让他们一样待遇,可那样用工成本就会增加,用工成本增加了,管织厂的掌柜们功劳就会减少,功劳减少了他们升不上去,也会有怨言,瞧瞧,你一个想法,会牵动多少的金钱和人心。我劝你还是少折腾,以静制动吧,让犯事的织工继续流放,给他的家属足够的金钱。以后遇到这种事情,直接除名不就可以了,不必送到衙门,再引出一大串是非来。

      对于自己爷爷的意见,刘迁很是不敢苟同。他认为,现在的人,没有傻子,商团要想积极的发展,更应该以人为本。商团固然可以把他们玩弄于鼓掌之间,可当商团需要他们的时候,凭什么让他们奉献自己的一切去为商团服务,喊口号,讲情怀吗?这是很现实的一件事情,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更何况还牵扯到他们自身的生活。凭什么?

      对于孙子的不识好歹,老刘也生气了,这就是现实,你凭什么去改?凭你姓刘吗?我告诉你,姓刘的姓吴的两家加起来,都管不了这件事,我不行,你个毛头小子更不行。对于老刘的阻拦刘迁甚至都有些绝望了。

      要不怎么说老二有时候挺贼的,刘吴两家加起来办不了的事,老二给刘迁支了个招,办了。你们地部内部的事,我人部的确不能插手,可既然已经下过命令了,你们不遵守,那就属于掌柜的不作为,不尊命令了吧,这个我该可以管你了吧。你么可以把命令当作心照不宣的口号,我就较真了,你能咋地?我没做错啊!

      结果就是,老二和刘迁在整合了人部之后,又把手伸到了地部,刘迁在地部,也培养了很大的一部分势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