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不想混日子 > 10 你不配叫寒门

10 你不配叫寒门

小说:我不想混日子作者:鲁二字数:2912更新时间 : 2020-07-28 22:11:00
那次的聊天最终没有深聊下去,老二对赵清说,他来到大宋两年了,一直在练,先炼钢,又练武,一直喊着保卫襄阳,保卫京湖,保卫大宋,他都不知道大宋到底什么样,他想出去走走,看看,试试,试试能不能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毕竟,在大宋,他自己还是有优势的,不管是经历  、见识还是能力,老二自认为比大宋的平常百姓高出一大截。

      在家乡的环境里,他对可以预见的以后生活,有些绝望了,他想试试,在大宋,他能不能适应,赵清答应了。就这样,老二在来到大宋两年后,终于走出了只有男人的世界--------军营,开始了他在大宋这短暂的一生中后来始终不愿提及且谈论的两年生活。

      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走出军营小心翼翼的老二溜着溜着就溜去了农村,毕竟,老二就是个农村人。中国自古就是宗族社会,农村也大都是一姓之族毗邻而居,继而成村,又或成镇。村里备份最高,资格最老,家底最厚的老人,一般也就成了一个村子里的话事人。走出军营的老二万万没想到,他又会在农村干了三个月的农活。

      老二所在的这个村子不算大,也就百十来户人家,祖上大都是从北方逃难而来的汉人,所以盖得房子也大都是以土坯房为主。百十户人家中,却有一大户人家,姓刘,占有村中一半的土地。老刘家家业虽大,确实四代单传,为求子嗣兴旺,老刘一家修桥铺路做尽了好事,也因此,老刘家虽然人少,家业却日渐壮大。

      农忙时节,村民们忙完自己家的农活,就去给老刘家打短工,老二溜到此地时,正直农忙,村民们大都还未完成自家的农活,被老二钻了个空子,以三个月十贯钱的价格,给老刘家打三个月的短工。

      却说这一日,老刘领着小刘,也就是爷爷领着孙子,还加上一个老二,三人急急忙忙的干了一上午的农活后在田间地头休息。可把老二给累得不轻,在家里干活向来是慢慢悠悠的,哪有这么出力的时候,于是,老二没话找话的埋汰起了老刘:“我说刘老员外,您老今年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个举人老爷,至于亲自下地干活吗?您也不差这两个钱啊!再说了,您儿子大小也是个官身啊!您何必非带着您的小孙子在这下这苦力呢?小心您孙子以后不跟您亲喽!”

      老刘喝了一碗凉茶,用笠帽扇着风,摆动着褂子,笑道:“老二,我家进门影壁上那四个字认得吗?”老二说:“知道,耕读传家嘛。”

      老刘又问:“什么意思?”老二说:“嗨,这个简单,字面意思呗。一边种地,一边学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还能有啥意思?”

      老刘说:“话,是这么说,可理还真不是这个理。”老二不信:“咋地?我的说法太直接了?”老刘说:“不是那么回事,你应该在很多读书人家中的匾额上见过这四个字吧。”老二想了想,回道:“这个确实有这么回事。”

      老刘告诉老二:“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仪,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即学做人,又学谋生,在耕作之余,或念几句《四书》,或读几句《三字经》,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人们就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

      老二有点抬杠似的说道:“要是让您这么说,您读书是为了知礼仪、修身养性嘛!那您干嘛还去考取功名啊。费那个劲做什么?”老刘说:“老二你别不信,我还真没兴趣去做官,我的愿望和你的愿望其实差不多。”

      老二不信:“得了吧,刘员外,蒙我也不是这个蒙法啊。这是自己有什么就不稀罕什么。您是举人身份,听说您父亲是个秀才,您儿子更好,赐进士及第,都说寒门出贵子,您这家门里是要一个比一个贵啊。您孙子要是再来个状元榜眼啥的,那还不被称为文曲星下凡啊!那就是坐不垂堂的千金之子了,您倒好,跟我说你想过那种几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您想让谁信啊?”

      刘员外看了眼老二,又看了看在一旁瞧自己和老二斗嘴的孙子,闭眼想了一会儿,好像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吐出一口气道:“得嘞,今儿天热,下午不干了,老二你既然提起这个话题,正好,有些事情,也该让我孙儿知道了。走,回家。孙儿,今天爷爷就给你讲讲我刘家是怎么从一个奴仆身份成长为今天的达官贵人的。”

      世人都说寒门里边出贵子,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我朝真宗皇帝更是做出了劝学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激励我们寒门士子。但是,那种一飞冲天的寒门士子谁见过?至少我没见过。当然,也有那种考得好而从一届黔首成为朝堂大臣的幸运子,然后呢?这种人有几个?你可以去看看那些考中进士的家庭,有几个是你想象中的寒门。讲到这里,老刘问老二:“老二,什么叫寒门?”

      老二说:“这不废话嘛,我,穷的身无分文,不就是正正经经的寒门吗?”

      老刘举起一根手指在老二眼前摆了摆,说道:“不不不,老二你记住,你还不是寒门呢。你呀!高攀了。你不够寒门的资格。正统意义上来说,你叫草民。”老二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像是猴子的屁股,一个劲的朝老刘翻白眼,老刘不理他,继续往下讲。

      寒门寒门,说的是家世低微,家产不丰的小家族。寒门士子,也是指这种囊中羞涩的家族中的读书人。我刘家,也是从我父亲考中秀才后才称之为寒门的,至少,我爷爷的身份,还是个逃奴,连你这个草民都不如。老二,你知道那些流传几代甚至上千年的世家和我们这些寒门小户有哪些不同吗?想想,好好想想。

      老二无语,你要让我说寒门还行,我两世为人都是平民百姓,可你要让我说高门大户,我真不了解,总不能说自己抱个铁锄头干活,就像想着高门大户们用金银锄头干活吧,那就徒增笑料了。当然,托后世信息发达便捷的好处,老二从网络里也曾对后代那些大富豪的生活管中窥豹过,认为有钱,任性,想咋地就咋地,就是他们最大的显眼之处,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于是老二试着回答道:“最大的差距应该是钱和权,以及钱、权所带来的人脉、底蕴和财富,对吗?”

      老刘叹道:“我一直以为你和我爷爷一样,是个大家族的逃奴,看来我猜错了,你真不是逃奴。记住,老二,决定一个家庭能否传承下去成为豪门或者泯然与众人的决定性因素,是这个家庭主事人的思维和规划。”老二听后,对老刘让记住的话没多大感想,对他的认错心里却很不是个滋味,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呐。

      孙儿啊,你记住。说着,老刘不再教育老二,而是把注意力转向了一直做个忠实听众的孙子。你爷爷的爷爷,也就是你的高祖,不是高门大户家的子女,只是一个侍郎家的伴读,是个奴仆的身份。

      这位侍郎姓甚名谁,你高祖没说过,能知道的就是,这个侍郎是一个从大宋开国就存在的家族的庶子。因为一些家庭的纠纷,这位庶子在还是十岁的时候就被主母扫地出门,离开那个大家族时,陪在身边的只有亲生母亲和一个同岁的小厮,那个小厮,就是你高祖。  

      你高祖是亲眼看着这个庶子是如何以一己之力,未靠家族半点余荫,从一届白身华丽逆转成为侍郎,差点成为尚书,而后又如何因为性格原因被官场放弃,在政争中流放岭南的。流放岭南途中,因受不了现实的差距,侍郎自杀了,留下了你高祖和他的小妾,侍郎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小妾当时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这个小妾,就是你的高祖母。

      老刘的孙子人虽不大,在老刘面前却是极为沉稳的,听到这里,问了一句:“爷爷,我们刘家,不是这个侍郎的后人吧!”老刘肯定的道:“不是,那个遗腹子,侍郎的儿子,我称之为伯父,自你曾祖去后,就没回来过,如果现在还活着,也得六十多岁了,那还能乱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