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楚歌之霸王倾情 > 第十八章 斩杀宋义 威震巨鹿

第十八章 斩杀宋义 威震巨鹿

小说:楚歌之霸王倾情作者:行者大兵字数:4676更新时间 : 2021-01-24 09:04:05
  一转眼,大军在安阳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对宋义说:“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应率军立刻渡过黄河,楚军在外围攻击秦军,赵军在城内配合向外攻击,一定能攻破秦军。”

  宋义不赞成项羽的意见,他说:“不是这样,要去拍死牛背上的大虻虫就不可能顾及到会可能杀死牛身上的虮虱。如今秦军攻打赵国,军队战胜了就会疲惫不堪,我们的军队可以趁着它疲惫攻击他们;倘若秦军不胜,我们就可以声势浩大的率领军队向西进攻,一定能消灭秦军。因此不如先让秦、赵互相厮杀。若是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持锐利的武器上阵杀敌,我宋义不如你,若是坐下来运筹谋划,你不如我宋义。”

  他还在军中下令说:“那些凶猛如虎、狠戾如羊、贪婪如狼、强悍而不能听从差遣的人,都要把他们斩杀了!”

  项羽肺都要气炸了,宋义的军令明显就是针对他来的。项羽隐忍着,他在憋着。

  宋义还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到齐国去做国相,亲自送他去无盐,还设宴饮酒、大会宾客。

  天气很寒冷,下着大雨,士兵们瑟瑟发抖,军粮不足,他们还要忍饥挨饿。项羽一向爱护兵士,看到此情此景,他心里积累的愤怒像排山倒海一样爆发。

  项羽对部下说:“在需要奋力进攻秦军的时候,却久留不前,白白消耗粮草,让兵卒无辜受罪。今年,遇到灾荒,百姓们都很贫困,士卒吃掺半的野菜和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却饮酒宴会宾客,而不渡过黄河去依靠赵军提供的军粮,去和赵国合力攻打秦国,而在这里夸夸其谈——等秦军疲惫了再打!以秦军的强大,攻打新建立的赵国,如探囊取物,他们势必会消灭赵国。赵国若被平灭,秦军会更加强大。怎么会有什么疲乏的机会可以被利用?我国军队刚刚被攻破,楚王惴惴不安,倾尽国内的军力全给将军指挥,国家的安危,在此一举。可宋义不抚恤士兵,急着徇私情,夸夸其谈畏惧战争,却搞得自己很有谋略一样,他根本不能安定社稷,更不是贤良之臣!”

  本来就对宋义不满的士兵们自然对他更加不满了。

  晚上,项羽一直沉默,子期和虞姬坐在他的身边一言不发。

  子期告诉项羽,他收到的消息是宋义和楚怀王一直有联系。

  项羽说:“宋义本来在叔父帐下默默无闻,一直名不见经传,无战功、无声望,楚王仅凭几次交谈就如此信任他?恐怕是为了抢夺叔父的权利,抓住实权,打压自己!宋襄又何德何能能做国相?无非是他们政治交换的产物?叔父尸骨未寒,他们就给他扣了一顶骄兵的帽子,否定了叔父的一切?如果田荣那厮当时出兵,叔父怎么会孤军奋战?这些人蛇鼠一窝,从开始就没安好心!名义上,叔父是被秦军所杀,事实上,是他们一步一步将叔父送上绝路。”

  项羽把玩着茶杯,冷哼道:“小人得志扬其势!一个牧羊人,一个伪君子、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他们管什么大业,顾谁的死活?只会像猛兽一样,拼命的维护自己拥有的东西,贪婪的抢夺别人的东西。”

  子期看着项羽,问道:“你有什么打算?”

  项羽看着他,眼神逐渐凶狠:“战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叔父战死,算死得其所,我虽怨恨秦兵,却也懂得这个道理。但是怀王和宋义、田荣之辈,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反秦大业,害我叔父,却不能原谅。弟兄们追随我们,不惧生死,是为了讨伐暴秦,现在无故挨饿受冻,为这样的王和主帅卖命,实在不值得!伐秦大业不能糟蹋在他们手里!我们坚持不了多久了,我打算当机立断,杀了宋义!”

  虞姬的水杯一下子掉到了桌子上,项羽和子期都看着她。

  项羽捡起水杯,握住了虞姬的手。继续对子期说:“宋义不得人心,杀他是心之所向,为保万无一失,你回去军营联络我们塔石村的兄弟,明天一早在宋义帐外接应我。”

  子期点点头,问道:“我们杀了主帅,不是等同叛乱?”

  项羽说道:“大军驻军四十六日不发,军粮耗尽,他的那些滥调陈词根本就站不住脚,他儿子没有任何预兆就去齐国做国相,全军皆知,就算是怀王和他事先有过商议,有意拉拢齐国,也是见不得光的,我们可以说宋义勾结齐国人反叛楚国!”

  虞姬问项羽:“那我们怎么和怀王交代?”

  项羽冷哼一声:“和他交代?不让他回去放羊就不错了,他一手炮制了叔父的死,他会是无心吗?叔父死后他一系列的做法又作何解释?人心不足蛇吞象,军权在我们手里,他能怎么样?”

  项羽气愤的站起来:“军队是我项家召集的,叔父是为楚国捐躯的!叔父刚死,他们就污蔑、诋毁他,马上迁都,重用吕臣、拉拢刘季、外联田荣,他们谁无辜?”

  项羽小声对子期说:“你务必小心安排,千万不能走漏风声,明日去帐前,不要说我要做什么,只悄悄的安排就好。”

  子期会意,马上出去安排了。

  项羽看着虞姬,反而笑了,他一夜睡得特别好,虞姬却怎么也睡不着,她静静的看了项羽一夜。

  项羽对她说过,很多事他自己别无选择,出身无法选择,出生之后背负的血海深仇也没法选择,叔父去世,谁又给他选择的机会了?宋义用虎狼、狠羊比喻他,还威胁要斩杀不服差遣的人,如果不是项羽的威望,不是形势所迫,也许早就被挫骨扬灰了。虎狼可怕,可人心更无情、更狠毒!

  第二日一大早,项羽穿戴整齐之后,就准备去拜见宋义,虞姬帮他整理衣服,整理的出奇的慢。

  项羽抓着她的手,微微一笑,虞姬也微微一笑。

  项羽拜见宋义,宋义依旧很狂妄,他认为项羽报仇心切,这么早来找他肯定是催促他发兵。

  宋义微笑,前几日就已经颁布了军令,只要项羽开口,他就有理由惩治他。项羽在军中威望很高,正好趁此机会打压他。

  他慢条斯理的说:“将军何故这么早来找我呀?”

  项羽冷笑,拿起随从呈上的茶,迟疑了一下,轻轻的放下了。

  “我听闻将军当时在叔父帐下曾被派往齐国,不知将军到了齐国没有?”

  宋义一愣,眼神躲闪了一下,说道:“我刚离开军营,秦军就偷袭了楚军,听闻我军大败,我便没有再前行!”

  项羽说:“叔父大意,错看了他人,误判了形势,致使功败垂成、死于非命,大业未成而身先死,壮志未酬而声名毁,实在让人心痛!”

  宋义看着项羽,说道:“我深知你的心情,强秦暴戾,必遭天谴!将军不要耿耿于怀了!”

  项羽站起来,走近宋义,面带微笑:“可惜,你我都不是最后陪着叔父的人,听闻将军当时劝过叔父,还凑巧被高陵君和怀王知道了!可怜将军一番苦心!”

  宋义呵呵笑着:“宋义无能!实在愧对项将军……”

  项羽走到他面前,突然抽出腰间的短剑,一剑就刺中他的心口,答道:“叔父一世英名,光明磊落、英勇善战,你当然愧对!你辱没他的威名,四处妖言惑众,就到地下去领罪吧!”

  说完,他利落的割下他的头,大踏步、一脸镇定的走出营帐。

  士卒们看见宋义滴血的头颅,都愣在原地。

  项羽说:“宋义和齐国人阴谋叛楚,我接到楚王密令,命我斩杀他!”

  子期看着呆愣的众人,大声说:“宋义这个卖国求荣的小人,我说他儿子怎么忽然做了齐国国相?让我们忍饥挨冻,原来是为了反叛?”

  塔石村的兄弟个个呆若木鸡,听子期如此说,马上跟着附和:“首先扶立楚王的是项家,现在将军又诛杀了叛贼,挽救楚国于危难,我们愿意誓死追随!”

  范增赶来,看见了宋义的人头,听见众人的话,大吃一惊,他看着杀气腾腾的项羽,连忙说道:“现在叛贼已除,军不可以无帅,请将军担任代理将军,统领全军!”



  项羽看着众人,众人齐声呼喊:“请将军担任代理将军,统领全军!”

  士兵们本来就对宋义颇为不满,宋义死,无不欢欣鼓舞。项羽立刻派出一队人马追上了就快到齐国的宋襄,来了个斩草除根,将他斩杀在齐国境内。并同时派子期严密监视其他将领。最后他才派出心腹之将楚桓向楚怀王报告,说宋义迟迟按兵不动,想谋反,已经被项羽斩杀。

  楚怀王收到宋义被杀的消息后,面如死灰。项梁战死,他本以为楚国即将结束军政分离的状况,他趁着统帅初逝而军心未稳的档口迅速由幕后走向台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刀阔斧的着手整顿楚国内政,把项梁的军权抓在自己手中。为了彻底铲除项氏在军中的影响力,他苦心任命了宋义,还暗中安排他顿兵不前,驻兵齐楚边界,以便和齐国联盟。更希望借巨鹿之战铲除项羽,清楚项氏在军中的势利。

  宋义这一死,他所有的苦心都化为了泡影。

  桓楚一直看着怀王,一言不发。

  怀王忽然大笑:“项将军真是英勇无双,是我楚国的砥柱,我马上拟旨,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和蒲将军都属项羽指挥!”

  项羽得到楚王的任命之后,迅速的稳定了军心。桓楚将怀王的反应汇报给项羽之后,他也更加确信他和怀王之间将是一场你死我亡的争斗,叔父的死是他一手运作的。

  但眼下,他并不认为这些是最重要的,赵国还在秦军的围困之中。项羽深知,他和叔父屡屡被奸人所害,正是因为他们一心想着大业,而无暇顾及奸佞小人的算计,有人是天生的开创者,而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治阴谋者。

  项羽仔细研究秦军的设置,细细的研讨、调整着作战计划。

  叔父死在秦军手里,证明秦军不是乌合之众,秦军大将王离是老将王翦的孙子,王翦曾大败项燕,是一代名将。如今王离率领的部队不同于章邯的部队,是秦军的中坚力量、十足的正规军,不能轻视。

  与此同时,巨鹿城内粮食空虚,士兵人数不足,张耳多次派人请陈馀前来援救。陈馀认为兵力不足,不能战胜秦军,不敢去救巨鹿。

  随着宋义的按兵不动,河北军也按兵不动,这样过了几个月。张耳派张黡、陈泽前去责备陈馀说:“当初将军和你结为生死之交,现在眼看赵王性命不保,而你掌握着士兵几万人,却见死不救,当年同生共死的誓言哪去了?为什么不与我同赴秦军战死?更何况我们还有十分之一二得以保全的机会,未必会死。”

  陈馀有些惭愧,他说:“我不会忘记当初的誓言,但是我兵力有限,前往巨鹿不能拯救赵军,还会白白牺牲所有的军队。现在一定要我共同赴死,就像把肉块丢给饿虎一样,有什么好处呢?我之所以不与他一起赴死,是想留一个机会报仇。”

  张黡、陈泽反复请求陈馀出兵一起死战,陈馀无奈,只好让张黡、陈泽带领五千人先试着进攻秦军。

  谁知与秦军刚一交战,五千人就全部战死。

  在这时,齐国的军队、燕国的军队都来援救赵国。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到北面收集代地的兵卒,收得一万多人。他们见此情景,均不敢攻击秦军。

  项羽并没有急于进攻,他率军进抵漳河南岸与秦军隔岸对峙。并先派英布、蒲将军带领二万精兵渡河,不断滋扰秦军运粮通道,数次抢夺军粮,切断王离的供应。

  他袭扰粮道的目的不止是切断王离的供应那么简单,他还要引诱他主动出击,占据有利地形。同时为全军顺利渡河创造条件,不至于被敌军半河狙击。

  项羽很快就渡江了,正面是秦军,背后是大河,北面是大泽,绝境死地无疑。

  王离看后哈哈大笑,认为项羽必败。但他忽略了,兵圣孙子曾将战争中遇到的地理环境总结为六种: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不同地理环境下,面临的情况不同,战争中想获胜所采取的行动也不同,因而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而变和因势而变。

  当时巨鹿地利环境是:北有大湖,旁边有大山大森林,东北处有险要的沙丘台。项羽的安排一方面是把全军置于死地,另一方面王离忘了一件事,就是项羽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是——敌众我寡!项羽置死地的同时也避免了被秦军合围。

  《孙子兵法》曰:“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当周围环境陷入必死的绝境,人反而无所畏惧。熟读兵书的项羽有着无与伦比的战术嗅觉,他选择的战场看似对自己不利,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渡江之后,项羽下令:沉船,破釜甑,烧庐舍,只带三日口粮。

  多年来,项羽的英雄气魄吸引大量的豪杰,勇士归于他的麾下,他的军队,汇集的勇士,个个武艺高强,重信守义,以勇为荣,以怯为耻,勇往直前,视死如归。所以,项羽身先士卒,并不担心部将哗变。楚军兵锋所到,天地失色,剑锋所指,日月无光。之后与秦军展开连续的殊死决战,接连胜利,生存的需要让极度恐惧的楚军变得骁勇善战、悍不畏死,大家团结一致。先是切断了粮道,后又杀死苏角、俘获王离、涉间自焚。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