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红楼]似玉美石宝三爷 > 第126章 第126章

第126章 第126章

小说:[红楼]似玉美石宝三爷作者:水木容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9-15 14:02:43
朝堂之上,  众位官员吵成一团。

        “听闻贾宝玉生性风流,亦不洁身自好,竟与青楼妓女纠缠在一起,  这样的人怎么能进翰林院?依臣子看,  不如将他外放为官,  多多历练,  修身养性!”

        “不妥不妥!历来状元俱是众进士之表率,理应授职翰林院庶吉士,怎可外放?贾宝玉虽有风流之名,  但都是多年前的事,与妓女纠缠更是以讹传讹!圣上莫要轻信谣言啊!”

        “正是,臣附议!科举乃国之要事,贾宝玉既为圣上钦点状元,自然该授职翰林院庶吉士!”

        “臣反对!若无实事,  怎会空穴来风?贾宝玉与妓女纠缠未必不是实事,如此行为不端,  怎可为天下进士之表率?若他为表率,天下进士学子们都有样学样,沉迷美色,  吃喝嫖赌不务正业,  那国家危矣!天下危矣!”

        “你放屁!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你胡说!朝堂之上口吐污言秽语!”

        “你心虚,是不是也和贾宝玉一样去逛过青楼!”

        “你大爷的,诬陷我”

        “你奶奶的”

        宝璁站在角落,  默默缩了缩自己的脑袋,努力不让别人注意到他。大臣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莫名奇妙地就快打起来了!宝玉授职何处,又不与他们相干,  也不知道他们吵个什么劲?

        小心翼翼地抬头望了望,宝璁发现昭帝面对这乱糟糟的情形,不仅没有生气,嘴角还微微挂着笑意,显然心情很好。

        他不太确定,昭帝是因为看大臣们吵得高兴,还是因为前日陈妃为他生了个儿子高兴。

        听宫中传来的消息,说昭帝有意晋陈妃为贵妃,可见他对这个儿子的喜爱。

        宝璁正天马行空,想了一堆有的没的,便听昭帝斯条慢理说了一句:“行了,都别吵!贾宝璁,你说说,贾宝玉与青楼妓女厮混一事,是否为真?”

        宝璁早就知道躲不过,便早就想好了措词,道:“臣之兄长苏州念书时,只是常去知府大人家的诗会,回京之后便用心准备科举,现在也并无与妓女厮混,那些传闻并不属实。且圣上为天下之主,臣与兄长无论是何职位,都会为圣上为朝廷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个云香和宝玉在一起时,已经从青楼赎身,现在更是消失无踪。宝璁避重就轻,说宝玉现在并没有和妓女厮混,也不能算欺君。况且,看昭帝的样子,也不像是要认真追究这件事。

        果然,等宝璁说到昭帝为天下之主时,昭帝脸上的笑意越加明显了。

        昭帝点点头,不轻不重地训斥了群臣一句:“瞧瞧你们的样子,还是国之栋梁呢!和菜市场上的为一个铜板吵架的小贩有什么区别?”末了,又加一句:“既为状元,自然该授职庶吉士。”

        如此轻飘飘一句,便成了定局。有人愤愤不平,有人笑得如老父亲一般开心,只有宝璁这个最相干的人,倒是平静垂眸,仿佛与他无关一般。

        下了朝,自然有人与宝璁道贺,宝璁统一用微笑回复了众人,而后瞅准时机,赶紧溜回家中。

        不过是个状元授职,怎么好像闹得要选六部尚书一样?

        宝璁越想越觉得奇怪,可也想不出其中关键来。毕竟今日朝中,几乎每个大臣都在发言,有支持宝玉的,有抨击宝玉的。

        忠顺王一派肯定是抨击宝玉的,但是抨击宝玉的却不定全是忠顺王的人。

        还有那些两头倒戈添油加醋的人,简直要将他放在火上烤

        宝璁直觉,有什么危险向宝玉向他袭来了,可他却还不知有多少敌人,都来自何处。

        近日,贾家上门拜访的人越来越多,便是宝璁一直躲,也免不了遇上几个。还有兵部的同僚,明明素不相识,或者只见过几面,却看见他就像亲兄弟一样,上来勾肩搭背,请他吃饭喝酒。

        宝璁自然是拒绝,只说自己教学生画地图实在太忙。

        那人却偷偷摸摸环视周围一圈,然后小声在宝璁耳边道:“贾大人,咱们兵部同僚吃吃喝喝联络感情,都是惯例,你可不能搞特殊啊!再说了,尚书大人十分赏识你,特意叫你去呢!”

        原来重点在这!兵部尚书要找他!

        宝璁忍下了心里的疑惑,笑眯眯答应了:“自然是尚书大人的看重,下官自然要赴约的。”

        晚上,去了酒楼之后,宝璁先与几人在大堂中饮酒交谈,而后果然被小二引到了二楼包厢。里面是兵部尚书,和一桌丰盛的酒菜。

        “来来来,我等你很久了。”兵部尚书十分热情地叫宝璁坐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宝璁正想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自然配合着恭敬坐下。

        两人先是聊了一些日常事务,然后又互相吹捧一番,直到喝了快两壶的酒,兵部尚书才红着大脸,乐呵呵地拍着宝璁的肩膀道:“你们两兄弟,运气可真好啊!你知不知道,你兄弟宝玉在科考之时,有人将他的试卷换成白卷,让他落榜?”

        宝璁大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何人如此大胆,竟然敢在科举上动手脚!”

        虽然从前在电视剧和小说中看过许多这样的情节,但宝璁自己经历过科考,知道从对考生的检查,和对考官的监督,都十分严格。考试之后,试卷更是严密封存运送,而考官批改试卷也是被关在屋里不准出来。每一个环节都有侍卫在旁监视。

        若是这样,还有人能在科举上动手脚,那这人得多有权势?

        兵部尚书却不说是什么人,只笑眯眯道:“运气好啊!那人换试卷时,正被王进王考官发现,所以当时就将试卷换回去了。你说巧不巧,后来拆封一看,正是你兄弟的名儿!幸好换回来了,不然你家这个状元可就没了!”

        运气好?宝璁并不这么觉得。

        换白卷的是谁,还不知道,但这个把试卷换回来的王进,是皇后娘家的表弟。怎么这么巧?正好是皇后的表弟发现了阻止了这件事?

        只是兵部尚书这么说,宝璁自然也是连连附和:“哎呀,这可真是我祖上冒青烟,祖宗庇护啊!多亏了王大人,改日我与兄长一定登门拜谢!”

        兵部尚书却摇手道:“不用这么见外,这只是王大人举手之劳,他为人低调,并不希望你们因此上门拜谢。况且皇后娘娘非常赏识你们两兄弟,王进保住了你兄长的状元之位,皇后娘娘也十分欣慰啊!”

        这番言辞,兵部尚书替皇后示好,想拉拢他们的意味已经十分明显。

        如今陈妃生了一个儿子,而皇后膝下只有公主,她着急也理所应当。只是元春生的也是女儿,皇后拉拢他们兄弟,也没法与陈妃相争吧?

        宝璁正想不通这事呢,没过几日,后宫就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陈妃晋升为贵妃,二是皇后收养了八岁的皇长子为嫡子。

        皇长子的母妃常年卧病,去年年底刚病死了,你说这巧不巧?

        一切线索归拢,宝璁明白了,现在皇后与陈妃斗得激烈,又各有皇子傍身,于是开始拉拢朝臣的支持。

        这两孩子都还小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为皇位争宠了!

        难道昭帝是要不行了?

        宝璁回想最近昭帝的脸色,看着还挺精神,也没听说生什么大病,只是有个道士经常炼丹给他吃,颇有一副要长生不老的架势。

        当然了,宝璁绝对相信,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昭帝再多乱吃几年丹药,早逝更有可能。

        又想到科举中,宝玉的试卷差点被换成白卷一事。科举选拔人才是国之重事,可这样的国家大事,竟有人可以在其中做手脚,这个朝廷在他看不见的地方,难道已经腐烂了?

        宝璁忍不住想自己参加的那场科举,应该没有人在其中动手脚吧?

        不过想也没用,那都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

        官场朝廷真是浑水黑,宝璁一个手艺人,深觉自己不是走朝政路线的人才,还是一辈子老老实实蹲在小课堂上教别人画地图比较安全。

        只是宝玉,似乎已经被卷入了朝堂斗争从大朝会上,众人为宝玉是否授职翰林院庶吉士一事吵得乱七八糟就能看出来了。

        他们哪里是在吵宝玉的职位,更可能是拿着这件事,来打压敌对一方的气势才是!

        宝璁想得头疼,只嘱咐宝玉在翰林院好好干活,不要拉帮结派的,更不要与朝中大臣过多接触。宝玉却闷闷道:“翰林院没有拉帮结派的事儿!大家都很友好,经常在一起喝喝茶讨论学问什么的。榜眼和探花都挺有文采的,就是人长得一般。”

        顿了顿又道:“我也不与其他人相交,只是偶尔去北静王那里吃酒喝茶。”

        他虽然日日上差,但其实对事务没什么大兴趣,尤其是同僚大部分都是老头,年轻点的也都长相一般般还是云香好,人美又温柔,只是找了那么久,还是没有消息,也不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不测宝玉叹了口气,一脸忧伤。

        十几岁时,宝玉就经常去北静王府中玩了,现在与当初依旧,宝璁不觉奇怪。只是说起翰林院,大家一团和气,还喝茶讨论学问什么的,他就觉得有点魔幻。

        当初他去翰林院的时候,可没人对他笑眯眯的,上官还把最累最麻烦又最不起眼的活都分派给他。要不是他没有出头争胜的心,恐怕不是在翰林院中闹起来了,就是到处巴结人,勾搭上高官调换部门了。

        宝璁暗道:难不成大家是看碟下菜,对待状元比传胪更亲热和气?还是说因为那块玉,所以大家对宝玉分外和气?

        宝玉脖子上的玉闪着柔白光泽,在宝璁眼里,明明十分耀眼,却一点都不刺眼。上面悬浮着一堆小字,什么健康加成,运气加成,神智加成,亲和力加成瞧得宝璁十分羡慕。

        若他借来戴一戴,不知道会不会运气变好?

        当然了,宝璁也只是想想,不会真那么做。要是宝玉失了玉,变成个天真儿童,可没办法去翰林院上差。要出大事的!

        宝玉成了大臣们最喜欢的同僚,而宝璁照旧窝在小课堂上课,唯一烦恼的就是,兵部的许多同僚明示暗示,请他去参加皇后党的聚会。

        宝璁实在不想去,但因王进对宝玉的“举手之劳”,又不能完全推脱,于是也敷衍着参加了三四次。

        而后,更大的烦恼就是,皇后党和忠顺王一派意见不合时,宝璁就头疼,他该怎么表态

        可恶!为什么他一个兵部小官要参加朝会?还非要在朝会上表明自己支持哪一方?

        虽然他与忠顺王不对付,但也没想过要和皇后绑在一条船上啊!虽然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皇后难道是好人?

        她难道会对元春生了一个病怏怏的女儿,还试图用迎春的女儿混淆皇室血脉的事毫不在意?

        这件事被皇后党知道,也一样是牵制贾家和元春的把柄好不好!

        宝璁撑着在复杂的官场人际中混了一阵,皇后的招揽逼迫得越来越紧,已经到了需要他明确站队的程度,他熬不住了,趁着自己得了小风寒,就请假回家,卧病在床。

        上门探病的人依旧不少,但宝璁都让林黛玉挡在了门外,并不想见人。

        直到,冯唐领着昭帝的圣旨来看望他

        作者有话要说:  宝玉还是可以当状元的,后面会慢慢解释啦,虽然他有点才学,但主要还是权利斗争的结果。谢谢大家长久的支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