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红楼]似玉美石宝三爷 > 76、第七十六章

76、第七十六章

小说:[红楼]似玉美石宝三爷作者:水木容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7-12 05:54:04
这问题要是回答不好,难道他这次的科考成绩会一落千丈?

        可是他之前根本没有想到昭帝会这样问,  也根本没有准备

        不会不会!

        这种明显为难人的问题,  昭帝很可能是在敲打暗示他。

        影射贾府众人?

        宝璁默默斟酌了几番,缓声回道:“臣子认为,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实为治国安民之良策。”

        “据臣子所知,我朝律法自开国以来,  历经两次精修,七次补充,  五次小修,很是严谨。因此百姓有法可守,为官者有法可依。”

        “《史记》有云:法正则行顺,行顺则国泰,  国泰则民安。臣子微见,  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则官正道明,  天下万民可安矣!”

        昭帝沉默着,  没有说话。

        宝璁忍不住微微抬头,  看了昭帝一眼,却发现他在微笑。

        “好!”昭帝道:“好一个官正道明、万民可安!”

        “你小小年纪,  未入官场就有这番见识,  真是难得。今后可要牢牢记住今日的话,  莫要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啊!”

        期望?!

        宝璁惊诧着,  跪下去拜了一拜,  “是,臣子定不负圣望!”

        不辜负期望是什么意思?

        让他赶紧把那名单老老实实交出来吗?

        他脑子里乱糟糟的,退回了自己原来的座位,站着看其他考生上前应答。

        等到前十名考生都回答过昭帝的问题之后,全部考生便由御前太监领着,到偏殿休息去了。

        而金銮殿中,昭帝正与忠顺王以及几位考官讨论一甲人选。

        状元探花,众人都没有异议,但主考官张充建议宝璁为第三名探花的时候,忠顺王提出了异议。

        “臣听说这位举子在家不敬长辈,忤逆不孝。咱们大周朝以孝为先,这样德行有亏的人,怎么配入朝为官?”

        忠顺王面对着昭帝,一副十分尽心尽责为朝廷考虑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谏道:“臣认为,还是把他从名单内剔除为妥。”

        几位考官听了,都十分惊讶,张充也是没想到忠顺王竟然会建议让宝璁直接落榜!

        三年一次的科举,好不容易选上来几个有用的人才,忠顺王竟然如此轻视,实在不能忍!

        张充当即反对道:“这位举子文采斐然,策论言之有物,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王爷如何能只听风言风语,就断定这位举子德行有亏?莫非是有私心?”

        与张充交好的另一官员也站了出来,反驳道:“王爷没有切实证据,还是不要捕风捉影为好。朝廷三年一次科举,考生通过层层筛选,留下来的都是人才,怎能随意让人落榜?”

        忠顺王一贯倨傲惯了,哪里会怕区区两个考官?

        他当即转身,不悦道:“无风不起浪,即便他忤逆不孝不是真的,那也是平日为人行事不妥,才会有这种传言出现!”

        “年轻气盛,轻浮不周,这样的人怎么不算是德行有亏?”

        张充摇摇头,坚持道:“这位举子年纪小,偶尔行事不周全也是情理之中,王爷何必如此苛刻?”

        说着,他也不理忠顺王了,反而对昭帝道:“臣听说,从前他也是效仿圣上,替家中长辈洗脚。如此孝顺,怎么会是忤逆不孝之辈?”

        “臣看王爷这听到的传言,恐怕是有人故意中伤这位举子的。”他生气地甩了甩大袖,严肃道:“朝中正应该杜绝这种不实传言!王爷这样拿出来说,莫不是要报私仇?”

        这话实在是有点戳到了忠顺王的私心上,然他是绝不可能承认的。

        “胡说什么!我只是为朝廷考虑!”忠顺王赶紧面对昭帝行了一礼:“科举何等大事?臣之忠心天地可鉴,怎么可能为报私仇,为难一个小小的举子?”

        一直笑而不语,看着众人争来争去的昭帝,总算说话了:“众位爱卿的忠心,朕都知道,也都明白,三年一次科举,为天下遴选人才,是要慎重。”

        “朕看,这位举子文章是不错,不过忠顺王说的也不错,到底年纪太轻了,就让他排在第四,二甲传胪也不算委屈了。”

        昭帝这话一出口,宝璁的名次就一锤定音了。

        众人纷纷应了声“是”,而后默默交换眼神,或是不服气,或是不甘心,也都只有默默咽回心里去。

        本以为这事情已经告一段落,谁知昭帝又笑着来了一句:“就让他入翰林院,为从七品编修吧!”

        众人又惊诧了!

        翰林院从七品编修,按照惯例不是探花的职位吗?

        而且状元榜眼探花都没决定好,竟然就把第四名的官位安排上了?

        这昭帝到底心里在想什么?

        忠顺王面色微微难看了起来,有点恼怒。

        真是君心难测!

        =8=8=8=

        殿试成绩是当场宣布的,当宝璁听到自己为二甲传胪的时候,还愣了一会。

        旁边的考生悄悄推了他一下,他才反应过来,上前谢恩。

        他真是被之前的梦境影响太大了!

        虽然总是提醒自己,梦不可信,他这次不一定会中探花,但心里也还是有点期待的。

        现在真实名次下来,他成了第四名,不见许多高兴,心里倒莫名有些复杂的空落落了。

        但这第四名,又和往届的第四名不同,没有被派到外地任职,倒和前三名一样,被派到了翰林院这可是件好事

        想来想去,宝璁心里五味杂陈。

        自己实力没够上前三名,他有什么不满的?

        二甲传胪也很优秀了事到如今,他还是该为此高兴,毕竟要入朝为官了。

        和众位考生出了宫门,状元榜眼探花骑马游街去了,宝璁羡慕地看了几眼,就被等在外面的贾琏宝玉围住。

        贾琏兴奋道:“你得了二甲传胪,家里肯定高兴坏了,咱们快回家!”

        宝玉也挺高兴的:“我就知道,你定是能中的!”

        他倒不在意宝璁的名次,只要高中,都挺好的。

        宝璁也笑了,翻身骑上了自己的马,大声道:“走!回去庆祝!”

        回到荣国府,果然府里已经接到了报喜。

        府门口挂上了红灯笼,又有十几个下人抬着箩筐撒喜钱,一堆穷人挤在角门边上抢喜钱。

        除了几个长辈,家里人都在门口迎接,簇拥着宝璁进了大门,一路回到贾母那里。

        贾母拉着宝璁,笑得合不拢嘴,“祖宗保佑!宝璁争气啊!”

        王夫人笑眯眯地与王熙凤道:“晚上的宴席备下了?”

        王熙凤笑道:“早就备下了!别说今儿晚上,便是明后天的大宴,还有那施粥施米的事,庙里还愿的香油钱,我全都备下了!”

        “我啊,早就知道咱们宝璁是个有本事的,这次定能高中回来!”

        贾母乐呵呵道:“你倒是个神算子了!”

        又转头去看宝璁,却见宝璁在瞧人群里的林黛玉。

        于是,她瞄了一眼笑盈盈的林黛玉,与宝璁道:“你今儿考试辛苦,快与玉儿回去休息休息,等晚上吃饭再来说话。”

        这话正合宝璁心意,他赶紧站起来与贾母王夫人告辞,带着林黛玉回自己院子去。

        外面回来一身尘土,他又流了汗,便先梳洗换衣。

        等收拾好了,宝璁拉着林黛玉往小塌上一躺,也不睡,只依偎着说话。

        “林妹妹,我只中了二甲传胪,你好像没那么高兴?”

        林黛玉笑了声,乐道:“我哪里不高兴?倒瞧着你好像没那么高兴。”

        宝璁这年纪,中二甲传胪已经十分不错,对贾家来说更是件大喜事,她又怎么会不高兴?

        只是她向来情绪淡淡的,表现出来没旁人那么激动罢了。

        反倒是宝璁,她瞧着回府之后,虽然一直笑眯眯的,那笑脸却不那么真。又说自己“只”中了二甲传胪,显然是对名次不太满意。

        这人真是,自己不满意名次,倒还说她不高兴!

        林黛玉在心里吐槽了几句,歪着脑袋,伸手指直戳宝璁的脸:“你倒说说,你不高兴什么?觉得自己没考好?”

        宝璁一把抓住林黛玉的手,笑着道:“没不高兴,就觉得其实还能考得更好。”

        毕竟一甲可是完全不同层次,以后可以名流千古的!

        现在却没有这个机会了。

        林黛玉倒很不在意,她安慰道:“不过是个名次,你中了便是中了。以后做官,难道谁的政绩还看现在的名次不成?”

        宝璁乐了,捏捏林黛玉的小鼻子,道:“我真该学学你的豁达,你怎么就想得这么明白呢?”

        林黛玉顿时心里升起了点小骄傲,娇声道

        :“你人在其中,自然没我看得透。这也是我的本事,不然怎么做你先生呢?”

        这是打趣宝璁往常,总是各种请教她,称她为“先生”。

        “哈哈,那是那是。”宝璁极为赞同,夸道:“名师出高徒,我可全靠你指点了,好妹妹快说说,你还有什么本事?”

        “我本事多着呢,你不乖乖的,我就不教你!”

        “我多乖巧啊?你可见过比我还乖巧的相公?”

        “光耍嘴皮子!上次我让你写诗,你怎么又赖皮呢?成亲那会儿,还说给我写一百首诗呢?”

        “你不知道,我这一百首得一辈子慢慢写,不然你能瞧得上眼?”说着,宝璁亲上了林黛玉,“快快,才华告急,你借我一点,说不定等会一首诗就有了”

        说着,两人挤在小塌上,闹成了一团。

        屋门口,晴雯紫鹃原本端着点心茶水要进去,两人默契对视一眼,果断都退走了。

        还吃什么喝什么?

        这两人黏在一块时,就没见饿了渴了的时候!

        =8=8=8=

        又过了几日,宝璁去参加琼林宴。

        昭帝亲临,他便趁机将那份名单交给了昭帝。

        同时,他也隐晦地向昭帝求了情,并表示一定尽快还上贾家欠朝廷的银子,保证以后一定劝诫贾府众人遵纪守法。

        昭帝当时没说什么,过了几日之后,贾政升迁的调令却下来了,让他一个月内赶赴江西粮道任职。

        官位升了一级,且江西粮道那里也算是肥差。

        贾政乐呵呵地交代了家里几句话,就赶忙收拾赴任去了。

        宝璁心里稍安,也老老实实去翰林院报到。

        从七品编修,是个翰林院最低级的文职。上级只要把一堆陈年未经整理的文稿拿出来一扔,就把宝璁困在了书案上整整三个月。

        这活又累又麻烦,还不能在皇帝面前露面。

        别人或许觉得宝璁被为难了,宝璁自己倒觉得很自在。

        有官做,有俸禄拿,每天按时上下班,还不用参与什么复杂的朝廷斗争,多适合他啊!

        想他上辈子是个文艺工作者,这辈子多念了几本书

        ,也就明白了点简单官斗是怎么回事。真让他上阵和一堆老狐狸纠缠斗智斗勇,恐怕他三两下就被弄死了!

        他不缺钱,也不缺权力,所以还是先平平安安混着,观望一下形势比较好。

        说到他最近最烦恼的事,大概就是怎么偷偷把银子拿出来,还上贾府欠朝廷的债了。

        他不想自己白白填补贾府的亏空,但又碍于答应了昭帝,必须要早日还上银子,便有点左右为难。

        不过,还没等他烦完这件事,贾府却又闹出事情来了。

        起因是王熙凤手里缺了银子。

        这一两年,贾府喜事一件接着一件。几人接连成婚,宝璁又中举人又中进士。

        每逢喜事,王熙凤便要操办各种庆贺排场,银子和流水一般花出去,连她自己嫁妆都当得差不多了。

        可贾府的进账却远远跟不上花费。

        王熙凤手头上紧了,便又想到去放利钱。

        可放利钱也不是放出去就能马上收回来的,就算收回来,那也是一点零用,补不上那么多窟窿。

        所以她就惦记上了贾琏在外面的私房钱。

        当初她知道贾琏娶了二房的时候,就严厉审问了下人,知道贾琏把很多家私搬过去了。

        想她自己在府里辛苦持家,还贴补自己嫁妆,可外面那小妖精却花着贾家的银子,过着神仙般的舒服日子,王熙凤心里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于是,她趁着贾琏外出的时候,带着一堆下人就上门哄银子去了。

        结果,尤二姐憨憨傻傻的好骗,她那妹妹尤三姐却是个精明人。

        王熙凤原本想把人接到府里折磨死,然后把贾琏的私房也全部都搬回去,谁知那尤三姐拦在前面,死活不让她姐姐进府,非要等贾琏回来再说。

        王熙凤心里知道,贾琏回来了,她就算把尤二姐弄回贾府,那些私房钱哪里还轮得到她插手?

        没办法,王熙凤只好装作意外知道,把事情大闹出来,搬出了贾母,执意要把尤二姐接回贾府。

        贾母见王熙凤虽闹了一场,但好歹愿意把外室接回来住,自然是同意的。

        于是王熙凤便大摇大摆,带着十几个下人

        ,又去接人了。

        谁知到了地方一看,人去楼空,尤氏姐妹和尤老娘都不见了!

        正巧贾琏提前回来,去找尤二姐,却遇上了王熙凤。

        这下好,当场这两夫妻闹得惊天动地,在那小宅子里打了起来。

        ※※※※※※※※※※※※※※※※※※※※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悠悠妈妈  10瓶;miliam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