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配沉迷种田报国[快穿] > 第19章 假千金沉迷种田(十九)

第19章 假千金沉迷种田(十九)

小说:女配沉迷种田报国[快穿]作者:碧海猫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8-02 04:37:00
足有半人高的灌木,  叶子全掉完了,晶莹剔透的红果子结满枝头。

        齐韵瞄了一眼,心道这个简单,  桑落肯定能答上来。

        果然,下一秒桑落道:“金银忍冬。”

        “它的科属和特征呢?”徐老师的问题却不是仅仅回答出名字那么容易。

        桑落想了想,“忍冬科忍冬属植物,  又叫金银木,落叶灌木,  喜强光,耐寒。”

        徐老师点点头,  紧接着又指了一株。

        紫黑色的果子,从形态来看,  它开花时是圆锥花序。这种植物常见于校园绿化带,但在山林里,  就生长成肆意支棱的模样。

        “小叶女贞,  木犀科女贞属,  同样是落叶灌木,  喜光照,耐寒。”

        这个也不难,  只是模样太眼熟,  好多人一时想不起来,见桑落回答流利,好感顿生。

        徐老师挑了挑眉,  桑落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  是他错怪了?

        不信邪的徐老师往前走了走,继续提问,这次他指向了一块岩石。

        岩石上爬满青苔,  匍匐着成片的常绿灌木,浅褐色的茎细细长长,倒圆形的叶片,零星长着几颗黄色的果实。

        瘦瘦弱弱又毫无存在感,矮得让人几乎看不见。

        齐韵在脑子搜寻了半天,勉强记得见过,但实在想不起名字,她担忧地看向桑落。

        连问三题,第三道难得有些过分了,周围同学没一个想得起来的,大气也不敢出,安静得远处鸟啼蝉鸣都清晰可闻。

        桑落缓缓道,“北极花,忍冬科北极花属植物,生长在海拔七百至两千米的针叶林下,或在树干和长满苔藓的岩石上成片生长。”

        回答和课件上的一字不差。

        徐老师终于相信桑落是有真才实学的,扬起笑脸夸赞,“答得不错。”

        压抑的氛围散去,同学们不由松了口气,对桑落肃然起敬。

        这得有多喜欢植物学,才会一听完课就把知识点全都记在心里?

        经此一事,同学们路上再遇到什么植物,总先问问桑落是什么,有学过的也有没学过的,桑落

        竟能回答出来一大半。

        比如路边一碰就掉的小蓝花是外来入侵物种阿拉伯婆婆纳,再比如中二气息浓郁的彼岸花曼珠沙华有个很实在的名字叫石蒜花。

        碰上一些名字相近,特征也差不多,但仍然存在细微差别的植物,桑落也能一眼认出来!

        众人惊叹。

        桑落渐渐多了个外号——行走的植物信息库!

        有问必答!

        比在信息库检索还快!

        方从华听说的时候大笑,“这外号,当年也有人喊过我!”

        谁还没有个年少轻狂背百科的时候了。

        后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信息库,还是他亲眼盯着搭建起来的。

        “既然顶着这外号,那我考考你,”方从华收敛了笑意,严肃起来,“金银忍冬的拉丁学名是什么?”

        桑落:“?”

        方从华又道:“小叶女贞,北极花,或者你自己种的半日花,拉丁学名呢?都不知道吗?”

        桑落诚实地摇了摇头。

        拉丁学名,不就是植物介绍后面,括号里像英语又不是英语的词汇吗,她可没有去专门背诵,自然不会。

        方从华笑容和蔼,吐出一串让人听不懂的外语,“lonicera  maackii,是金银忍冬。”

        他的炫耀很有分寸,只念了一个就不再说。

        方从华又扔给桑落一本小的随身词典——植物的中文及其拉丁文对照表。

        拉丁文是门死掉的语言。

        但在国际学术界,拉丁文是普遍承认的用来统一命名的语言。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一种植物只能对应一种拉丁文,以避免重名引发的混淆。

        “你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方从华悠悠地道。

        要想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只放眼于国内可不够,国际上也要争一争光啊,不掌握门外语哪行呢!

        桑落开始疯狂地学习拉丁文。

        她目前记住的植物有多少,就漏掉了多少的拉丁文名,工程量不可谓不小。

        上课前、休息时、吃饭后,词典小册子快被桑落翻烂了,嘴里

        总是念念有词,这份学习的拼命劲比起高三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学们的情绪都被带动得紧张起来,一个个慌乱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反正也不知道为什么,跟着桑落做就对了!

        不知不觉中,桑落成了专业里标杆一样的存在。

        时间在学习中飞快地流逝,眨眼,实习就要结束了。

        除了要提交的实习日记和总结,他们还有一个实习考核,用来检验实习时学到的知识是否吃透。

        实习过程中辨认的每一株植物,采集到的每一个标本,不仅要答出来物种的名称,特征习性,拉丁学名,甚至制作标本的注意事项,全都要了如指掌。

        山上的野生植物多如牛毛,哪怕老师只捡需要的讲,一天下来,少说也有三十来种——当初学习的时候有多长见识,现在复习的就有多痛苦。

        小组扎堆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你帮我提问,我给你纠错。最重要的是,旁边还有桑落坐镇,随时给他们解疑答惑。

        不可否认,桑落的学习进度领先他们一大截。

        明明能考入同一所大学,大家的起步水平是一致的,但开学不过几周,差距就一点点拉开。

        无论讲热爱还是努力程度,桑落都是公认的第一,她仿佛是天生为植物学专业而来的。

        齐韵背着书,视线也时不时会飘到桑落身上。

        同样是迷彩服,在桑落身上就有种不一样的味道,举手投足间英姿飒爽,配着桑落那一头乌黑的短发,齐韵有时会怀疑桑落是不是参军当过兵?

        ——不然她的眼神怎么会始终专注而坚定。

        而看桑落看呆的,不止是齐韵。

        教室里有三四组成员,男男女女都有,复习得热火朝天。

        “在野外该如何识别甜茶椆?”负责提问的人问道,但他看着题目等了半天,也不见对面的人回答,“陶淮?”

        顺着陶淮的视线看过去,同伴长长地“哦”了一声。

        不少人下意识看过来,桑落也微微抬头,正好迎上陶淮的视线,颔首示意了下。

        陶淮登

        时脸红,回过头来,低声呵斥同伴,“你干什么!”

        “喜欢就去追啊,怂啥,”同伴大大咧咧,“都上大学了,是可以光明正大谈恋爱的年纪了。”

        陶淮有些恼羞成怒,“你还是快提问吧,不然复习不完了!”

        “成成成!”同伴这才重复,“在野外该如何识别甜茶椆?”

        陶淮不假思索:“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有蜡痕。”

        “对!恭喜你离桑落更近了一步!”同伴挤了个鬼脸,“继续加油!”

        陶淮刚降温的脸又热了起来,但这次他没反驳,心里升起莫名的期盼,若是他成绩能像桑落一样好,他大概是有站在她身边的资格的吧?

        考核结束后,老师们都惊了一把。

        一群大一新生,在两周的实习考核中,成绩竟然与大三的学生们不相上下?

        往年的实习可是安排在课程学习之后的,长达一个学期的教学,仅用两周就完成了是种什么体验——

        刺激。

        感觉以后的课程表可以按照今年的修改了。

        还有就是,这批生源真的很不错。

        身为国内的顶尖学府,入学难,顺利毕业也不容易。学生都是聪明人,老师们出的试题难度往往是地狱级别的难度。

        在尖子生里挑尖子,顺便磨磨这些天之骄子的锐气。

        做科研的,有自信和锐气是好事,但同时要具备的,是不屈不挠的决心和毅力,尝尝挫折,对年轻人来说能更好地认清自己。

        考核的题也不简单。

        徐老师很不客气地仿照“医学生考试没有重点,因为病人不会按重点生病”,来了句:“植物学考试也没有重点,因为你不会只遇到重点植物。”

        所以考核的内容要多细节有多细节。教材上写的,野外实践时总结的,每一句话都在考试范围之内。

        至于我国特有植物、濒危植物、保护植物、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植物,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老师们都做好大家成绩不佳的心理准备了。

        结果批改完试卷,成绩普遍不错,还有

        几个优异的惊喜。

        桑落自不必说,早在方院士那里挂上号的学生,“行走的植物信息库中文版”,问题回答得几近完美,就是想扣几分也挑不出错。

        徐老师索性大笔一挥,满分。

        然后便是齐韵,平时和桑落走得最近的女孩子,骨子里有不服输的倔强,既要做最好的朋友,也要当最佳的敌手。

        挑灯夜战奋笔疾书,最后成绩98。

        还有一个看起来文文气气的男孩子叫陶淮,胆子看着不大,题答得挺大胆,想法新奇,试卷给分97。

        一口气蹦出来三块有待雕琢的璞玉,说不高兴是假的。

        在营地最后一天的聚餐时,方从华看着台下一张张青葱的面孔,做了个小小的总结。

        “把开学的军训换成植物学实习,是我的主意。我的初衷是想让你们了解一下,我们植物学人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两周的实习其实是每个植物学人一生事业的浓缩。

        在野外寻找、辨认需要的植物;将需要的植物压制成标本;一刻不停地学习植物相关知识,要背植物的界门纲目科属种已经够艰难了,还要去学拉丁文……

        这仅仅是基础。

        “在两周的实习里,大家共采集植物标本三千八百五十三株,其中珍稀植物三百余株——大家不用担心,我们有合法的收集许可证。这些珍稀植物标本,将在教学任务结束后,送到p大的校内博物馆去。”

        简单交代了植物标本的去向,方从华吸了口气,“也许你们觉得三千多个标本是个很惊人的数字。”

        “但对我们来说,不过尔尔。”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去热带雨林,去雪山,去荒漠,有时只我一个人采集到的标本,便成百上千。”

        方从华讲述的语气很平淡,又似感慨,“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是调剂过来的,可能有人再开学前都没了解过植物学专业。”

        “我本来想用实习劝退你们的。”

        “有趣的植物只是少数,大部分植物的辨认、采集和研究,都枯燥又乏味

        。”

        “我本来想说,如果有人不喜欢植物学,趁早转个专业,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方从华从教多年得出的经验。

        植物学研究不是没有令人震撼激奋的时候。

        比如发现世界上的第一朵花,开在华夏的时候,他们对着植物化石激动老半天。比如发现一个新品种,能把自己的姓名跟在拉丁文名后当后缀的时候。再比如,濒危植物被异地保护成功,种群发展壮大的时候。

        但那就像四叶草,是苜蓿草里的稀有变种,很难碰上。

        植物学真的很难熬出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只有两位院士,十几名教授,可想而知,大部分人根本走不到最后,成为顶层人才的更是少之又少。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华夏整体的生态状态,也不容乐观,数不清的濒危植物得不到保护,植被得不到及时的调查。

        他们是缺人才。

        却也不缺那些将就的人才。

        很多人对植物学不够喜欢,将就着学,最后学也学不好,痛苦的不得了。

        方从华的理念一直都是:“植物学不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植物学。”

        “但是你们做得很好,”方从华说得有些激动,他看看桑落,又看看其他人,“你们都做得很好。”

        没有人是将就着学习的,他们有肯吃苦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热爱、努力。

        “你们让我看到了植物学的希望。”

        没有什么比被人肯定更值得开心的事。

        台下同学聚精会神听了半天,最后热烈地鼓起了掌。他们代入了一下,方从华嘴里的激动瞬间,不由毛孔舒张,心潮澎湃,连头发丝都兴奋地打颤。

        是的,他们是希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