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皇家米虫,虫虫虫! > 第96章 一锤定音

第96章 一锤定音

小说:皇家米虫,虫虫虫!作者:孟冬十五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2-04 14:50:37
用圣旨求婚,  亲儿子作礼官,李鸿也算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就这样,郑嘉柔还是愿意嫁。

        她从来不是软弱的人,  相反,  理智又清醒,永远知道什么时候该隐忍,  什么时候可以无所畏惧。

        这一点,李玺随了她。

        门外,  是皇城十六卫。

        院内,  是郑家老少。

        李玺把圣旨交到郑嘉柔手中,  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音量说:“娘亲,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可能会有点难熬,  您放心,圣人很快就会来接您,  就算他不来,儿子也会来。”

        “好。”郑嘉柔微笑着,  在他面前,  一滴眼泪都不会掉。

        李玺戳戳胡娇,  “要麻烦阿姐在这里住几天,  护着我娘亲。”

        一声“阿姐”,顷刻间让胡娇上了头,“小宝放心,  若有人敢碰郡君一根指头,  我让他拿整只手来赔!”

        不仅放狠话,还抓起旁边养鱼的大水缸,一举,一扔,  “哗啦”一声,腥臭的水溅了郑家人一身。

        站在最前面的郑家家主脑袋上还挂了棵水葫芦。

        郑家人满脸怒容,却又一声都不敢吭。

        李玺嘻嘻一笑:“太暴力了,小金鱼又做错了什么?”

        胡娇一想,也是,跑过去捞金鱼了。

        吓得郑家人连连后退。

        李玺满意极了,叽叽咕咕地对郑嘉柔嘱咐了一通,又把飞龙卫留下来保护她,这才颠颠地回了宫。

        第二天,朝堂上可就热闹了。

        御史台分成了两波,一波以御史中丞崔沅为首,扎着脑袋装死;另一波以御史大夫为首,骂圣人纵容李玺闹事,骂十六卫将官做帮凶,还有骂崔沅是圣人的喉舌,不配做谏官。

        ——就是没人骂李玺。

        因为习惯了。

        小福王从小到大就是这么一个人,骂也没用。

        既然被骂到头上,崔沅也就不装死了,好脾气地说:“那臣就冒死直谏一个吧——圣人啊,不可立长宁郡君为后,于礼不合。”

        李鸿挑眉,“哪里不合?”

        崔沅咦了一声,看向顶头上司,“是啊,敢问徐大夫,圣人立后,哪里于礼不合?下官为何非得上谏言?”

        御史大夫冷声道:“郑氏有祖训,女子不可嫁皇族。更何况,长宁郡君乃二嫁之身,怎配为后?”

        李玺可就不爱听了,“他郑家有祖训,我大业还有国法呢!徐大人你说,是郑家祖训大,还是大业国法大?”

        徐大夫皱眉,“这跟国法有甚关系?”

        “当然有关系,《大业律》不是说了吗,和离自由,再嫁也自由,不关谏官和宗正寺的屁事!”

        宗正寺卿:“……”

        天地良心,咱可一声没吭。

        徐大夫吹胡子瞪眼,“哪门子的《大业律》,莫不是福王自己编的吧?”

        “没文化,真可怕。魏少卿,你来教教他。”隔着大半个朝堂,李玺就对自家准王妃抛媚眼。

        魏禹出列,眼含笑意,“福王所言非虚,《大业律·婚典》有言:经夫妻双方议定,可和离;和离后,男女可自行嫁娶,任何一方不得干涉。”

        “听到没?不得干涉!”

        御史大夫脑子还算好使,没被这俩人绕进去,“旁人不得干涉,郑氏家主总该可以吧?长宁郡君意图忤逆长辈不成?”

        “刚说了,国法比家规大,圣旨都撂到郑家了,郑氏家主想抗旨吗?”

        李玺瞄了他一眼,开启人身攻击模式:“徐大夫该不会老糊涂了吧?刚说过的话都忘了。您真觉得体力不支,不然就回家享清福去罢,御史大夫的位子让给崔中丞坐,他还年轻呢!”

        御史大夫……卒。

        第二波人涌上来,拿圣人立后说事。

        “圣人是一国之君,将来的皇后是国母,是天下妇人的表率,怎么能是二婚之人?”

        李鸿压着火气,道:“此事朕已经发过诏令,长宁郡君是遵了先帝的旨意,与崔卿假扮夫妻,便是二婚又如何?朕与她成婚,也算是遵先人遗愿,补上未完的大礼。”

        官员们相互看看,摆明了不信。

        李鸿冷笑道:“朕自己娶妻,本来没什么可跟你们交待的,但我也不想硬娶,免得有人骂朕的爱妻。不然这样,朕立个太子,将这皇位传给他,再去娶妻生子,就与诸位不相干了吧?”

        大臣们面面相觑,开玩笑呢?

        “我觉得挺好,既然你们不想让我娘亲做皇后,那就让她做太后好了。”

        李玺卜楞着脑袋,一脸坏笑,“不过,你们可得想好了,是想要一个虽然不怎么聪明,但兢兢业业的圣人,还是想要一个聪明绝顶,但不干正事,只会天天和你们作对的圣人。”

        李鸿:“……”

        打死算了。

        有人扬声道:“福王这是笃定太子之位非您莫属了?您将恭王置于何地?”

        二皇子正看戏呢,突然被点名,老大不爽,“别在这儿挑拨离间,小宝不过是想让父母团聚,太子不太子的,还不是被你们话赶话赶到的?”

        李玺朝他挤挤眼,“还是我二哥哥通透。”

        二皇子笑眯眯,“好说好说。”

        俨然一副哥俩好的模样,狠狠地打了某些人的脸。

        魏禹执手,把话题引回正路:“大业后位空置十六年,早该定下来了。圣人长情,亦重诺,多年来不仅没辜负长宁郡君的情意,又没有违背先帝的嘱托,于公于私,皆为后世表率。”

        “如今,终于捱过了十六年,本该帝后团聚,龙凤和鸣,却因诸位的阻拦而不能践行。史笔如铁,想来一定会将今日朝堂之论原原本本地记下来。”

        太史令执手言道:“魏少卿所言极是。”

        魏禹的视线在朝中扫了一圈,“就是不知,后世将如何评论了。”

        一声轻叹。

        偌大的朝堂鸦雀无声。

        还能说什么?

        还敢说什么?

        再吭声,就是小人,就是乱臣,就是阻拦圣人行大义、践诺言!

        魏少卿啊魏少卿,得亏你没进御史台,不然这满朝文武加起来,都顶不过你一张嘴!

        但是,也不能认输。

        郑氏家主乃山东大儒的代表,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拥趸者从长安排到吐蕃,若真逼得他跳曲江,不用后世,太学生的笔就能把在场之人一一写死!

        争论一时陷入胶着。

        关键时刻,太后来了。

        李鸿忙起身,把龙椅让出来。

        太后摆摆手,只让姜德安在旁边放了一把胡椅,安然落座。

        众臣心里直打鼓,不知太后是敌是友。

        太后没卖关子,直入主题:“先帝临终前,给了我监国之权,此事写在圣人的即位诏书中,想必在场的几位老臣应当记得。”

        宗正寺卿带头称是。

        太后又道:“我一介妇人,自知没什么本事,十几年来鲜少踏入太极殿,朝堂政事更是从来没有干涉过,这话,你们认还是不认?”

        众臣连连点头,自然是认的。

        不管哪一派,都不会否认太后的慈爱与仁德。

        “今日之所以来此,是因为众卿讨论的这件事,不光是朝政,还关系到后宫。”

        “圣人娶妻,往大了说是择选一国之后,往小了说,也是给我挑个儿媳妇。”

        “众卿自家求娶小娘子的时候,尚且需由婆母瞧上眼,到了我这里,就不成了么?”

        宗正寺卿忙道:“后位人选,自然要由娘娘点头。”

        “那我说了算,还是不算?”

        对方硬着头皮道:“算的。”

        太后微微一笑,“长宁那孩子,二十年前我就瞧上了,便立她为后吧!”

        一锤定音。

        大婚的日子选在冬日,具体时间还得监天台去算。

        李玺颠颠地把太后送回长乐宫,乖乖地跪下来,替李鸿和郑嘉柔磕了个头。

        若非太后,这事还不知道要扯到什么时候。

        从长乐宫出来,李玺又跑去兵部找二皇子,本意是想谢谢他在朝堂上的维护,只是全程没有说一个谢字,反倒坑了二皇子一顿酒。

        亲兄弟嘛!

        小的那一个总能恃萌行凶。

        李鸿特意把二皇子叫到太极殿,拐弯抹角地夸了夸,顺带着还关心了一下他在兵部累不累、有没有被为难之类的。

        可把二皇子吓坏了。

        他都习惯李鸿骂他了,画风突然一变还挺不适应。

        李鸿顿了顿,不甚自然地说:“你母亲还很年轻,这些年是我对不住她。你有空去问问,她若想出宫改嫁,我会安排。”

        二皇子听得一愣一愣的,硬着头皮说:“不然……我现在就去问……吧?”

        李鸿点点头。

        二皇子就愣愣地跑出去了。

        不到两刻钟,又跑回来了。

        脸色十分古怪,支支吾吾道:“我娘亲说,她已经有了心仪之人,只是……从前守着礼制,不曾表明心意……既然父亲这样说了,她就去问问,若那人也心仪于她,就……就嫁了……”

        李鸿:“……”

        “挺好的。”

        也是大度极了。

        前朝有位皇帝,也曾为了心爱之人遣散六宫;先帝的太妃中,那些年轻些,不愿出家为尼或在别宫虚耗一生的,也都各自归家了。

        李鸿的做法不算惊世骇俗。

        至少比他迎娶臣子的前妻让人容易接受得多。

        李鸿亲自去了趟郑家。

        李玺替他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事他要自己来。自己的媳妇,还得自己疼。

        去的时候,李鸿带了女官、嬷嬷、女使、内侍、亲卫各十六人,把郑嘉柔的小院塞得满满当当。

        亲自安排好一切,才放下心。

        还是舍不得走,看看这里,瞧瞧那里,喝两口茶,没话找话。

        直到闭市钲敲响,才不得不离开。

        临出门,又转过身,对郑嘉柔说:“不必紧张,只是我同你成亲,不是帝王封后。”

        郑嘉柔含着泪,柔顺地点点头。

        李鸿的心也软了。

        十六年了,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出了郑嘉柔的院子,就换了一副模样,“飞龙卫,看好郑家老爷子,别让他死了。”

        转过头,又对郑家人说:“朕听闻,郑氏还有一条祖训,若长辈自戕或枉死,家中男丁,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殉葬。”

        众人惊恐:“没、没有吧?”

        李鸿淡淡道:“现在有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