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公主驻颜有术[清穿] > 142、第 142 章

142、第 142 章

小说:公主驻颜有术[清穿]作者:晏央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5-06 18:02:49
琼华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后,  心中一紧。

        “汗阿玛患的,是什么病?太医那边怎么说?”

        “回禀公主,眼下还不清楚,  随军的太医们开了不少药,可对于皇上的病情,  似乎都没有什么帮助……”

        尽管知道,不该责怪随行的太医,琼华还是免不了有些迁怒。不过,  眼下到底还是将康熙的病治好更重要。无论是从康熙与她感情的角度考虑,  还是从她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康熙都不能在此时倒下。

        康熙是琼华的阿玛,一直对她宠爱有加,  几乎有求必应,  琼华自然希望他能够平安归来,如今京中是太子掌权,  太子在索额图的唆之下,  对四阿哥意见不小,  一直在寻由头找茬,  哪怕是从这个层面,  琼华也希望康熙能够尽快回来。在康熙手底下过日子,  可比在同母异父的兄长手底下讨日子,  要舒服多了。

        “汗阿玛此番患病,  具体有什么表现?”

        前来回话的小太监看着琼华身上的薄衫,道:“眼下正值盛夏之际,皇上所在之处,比京中更热。然而奴才听人说,皇上冷得打寒颤,  嘴唇发紫……”

        琼华听着这人的种种描述,发现康熙所患的病症恰好与疟疾对的上,心中不由稍安。知道康熙患的是什么病,接下来就好处理了。希望康熙和他身边儿的人能够尽快发现她给康熙的那个香囊中所装的药,是可以治康熙的病的,再不行,就把传士给召来,她可是知道的,一些传士身上会随身携带着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

        琼华整理了一下思路,就去与佟皇后说起此事。

        当然,为了不引起人怀疑,不能直接指名说要找传士,最好是打着在全国遍寻神医为康熙治病的名义来寻人。由于琼华和佟皇后在后宫之中不方便处理此事,此事最好是交给胤禛来做。

        正好胤禛这几日与太子手底下的一名官员起了冲突,眼下他与太子关系正僵着呢,太子是觉得,只要手底下的人能够为他尽忠,有点瑕疵无伤大雅,胤禛处处针对他手底下的人,就是不给他这个兄长面子。胤禛却是眼里不揉沙的性子,无论是对自己人,还是对别的派系的人,都要求严格。胤禛觉得太子手下的一些人尸位素餐,仗着太子的名头在朝中抖威风,这等行为十分不妥,让他很看不过去,他自然要表态。

        这一来二去的,太子与胤禛之间的矛盾更大了。太子也因此剥夺了胤禛的一些权力。

        佟皇后和琼华对此颇为忧心。若是在这档口与太子起了冲突,吃亏的还是胤禛。眼下倒是一个好机会,若是胤禛能够借着为康熙寻找神医的由头,暂时避开太子,就再好不过了。

        在佟皇后将胤禛叫入宫中,与胤禛进行了一番谈话后,胤禛同意了佟皇后与琼华的提议,并对自家额娘与妹妹道:“汗阿玛在边关病危,如今知道此事的人不少,最近局势怕是要动荡起来了,额娘和妹妹千万要小心。依照索额图和明珠的性子,此次必然会有所动作。”

        “放心,不管前朝怎么着,总归碍不到咱们后宫。明儿个本宫便去禀明了皇祖母与皇额娘,本宫欲带着琼华去皇家寺庙吃斋茹素,为皇上祈福。”

        “这倒是一个好法子,如此一来,额娘和妹妹便可避开这次的纷争。只是额娘和妹妹出门在外,身边可要多带一些护卫。”

        若是康熙安然无恙地回来,那些暗地里异动不断的人,自然得倒霉,安分守己、一心为康熙的安危而奔波的母子三人,自然也会得到康熙的赞赏。若是康熙有个什么万一,他们在这节骨眼上主动避了开来,几不相帮,无论最后上位的是不是太子,想来都不至于来找他们的麻烦。

        自接到康熙病重的消息后,太后就一直在寿康宫的小佛堂中礼佛,为康熙抄录经书。她这辈子,挂念的人和事务不多,康熙是其中之一。她因政治联姻嫁给了顺治,偏偏不得顺治喜欢,几乎是入了宫便开始守活寡的生活,荣华富贵虽应有尽有,身边儿却没有亲人的陪伴,膝下也没个一儿半女。好在康熙在丧母之后,时常把她当做亲额娘孝敬,经过这些年的相处,她也早已把康熙当成了自己的骨血。

        在康熙出事的档口上,宫人之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各怀鬼胎,但太后绝对是最希望康熙能够平安无事的人之一。

        在太后听佟皇后说为表诚心,她决议亲自带着琼华去皇家寺庙为康熙祈福,以求康熙能够平安归来,同时让胤禛在全国范围内搜罗神医为康熙治病后,太后不由点了点头,很是欣慰地道:“就按皇后说的做吧。当初皇上要立你为后,果然是对的。你这孩子,不仅性情温和敦厚,手段过人,将这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难得的是,你对皇上一片真心。不像有的人,嘴上说着关心皇上,哼,心头不知道在打着什么主意!一个个变着法的想要打探皇上的最新消息,好似别人都是蠢的,看不出她们的小心思似的!”

        显然,这些日子,后宫中不少牛鬼神蛇,都浮上了水面,哪怕是对宫中事务不大敏-感的太后,都感觉到了。

        太后说的人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惠妃了,其次是平妃以及宜贵妃。惠妃是因为儿子之故,十分挂念康熙的安危,毕竟康熙此番若真出了事,她儿子又远在千之外一时赶不回来,这皇位可不就便宜了太子?平妃在宫中虽向来低调,看似与世无争,可到底姓赫舍,康熙究竟是否安然无恙,若是康熙有个什么闪失太子能否顺利继位,自然也与她息息相关。

        至于宜贵妃,她儿子还小,且暂时没有流露出想要夺嫡的心思来,因此,她对这些消息的打探也不像前两者那般急迫。她在打探的时候,也比前两者更有技巧,不至于引起太后的反感。

        佟皇后如今耳目遍布后宫,自然对这些事颇为清楚。在听太后说了这些话后,她眸光一转,决定近日要派人好生盯着惠妃和平妃。通过她们的异动,想来也能够推测出她们各自娘家的动向来。

        琼华看着太后憔悴的模样,忍不住握着太后的手:“皇祖母放心吧,汗阿玛不会出事的。”

        明明是极为简单的一句话,却让太后展露了笑颜,太后仿佛从琼华的话语中汲取到了力量一般,郑重地握住琼华的手:“你说得对,皇上不会出事。这些年,皇上历经的大风大浪还少么?哪次他不是平安度过了?且上苍垂帘,还把你送到了咱们皇家来,有你在,皇上定能逢凶化吉。”

        离开太后处后,佟皇后和琼华又去了太皇太后处。

        太皇太后年事已高,身体倒还算硬朗,因琼华时常来慈宁宫陪伴她,且又总派人给她送些有益于养身、养颜的补品来,如今的她看着倒是鹤发童颜,比小她十岁的一些老封君看着还精神呢。

        这些年来,太皇太后早已不过问前朝与后宫之事,平日里只含孙弄怡,时不时与太后一起说说话,或是和琼华一起讨论养颜之事。她一见了琼华,就亲热地把琼华叫到了身边儿来:“快来,哀家知道你要过来,早早便命小厨房准备好你爱吃的糕点了。”

        一腔慈爱之情,简直溢于言表。

        琼华熟练地腻到了太皇太后身边儿,捻起一块糕点来,先送到太皇太后唇边让太皇太后尝了尝,而后又递了一块给佟皇后,最后才自己吃了起来,只见她吃得腮帮子鼓鼓的,像只小松鼠一样。

        吃完了糕点,太皇太后又怜爱地掏出帕子,为琼华擦去了嘴角沾上的点心屑,这才收起慈爱的表情,一双眸子锐利地看向佟皇后:“皇后今日来哀家这儿,怕是有事情想要与哀家说吧?若是哀家所料不错,皇后想要跟哀家说的事,与皇上有关?”

        “正是。”佟皇后又将对太后说过的话,对太皇太后说了一遍。

        太皇太后听着,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她不似太后那般单纯,只一心关心康熙的安危。毕竟是历经三朝、且还曾垂帘听政过的女人,太皇太后在政治方面的素养,自然比太后要高得多,在听了佟皇后的话后,太皇太后自然明白,佟皇后,以及佟皇后背后的佟家,基于自身的立场希望康熙能够安然无恙,但倘若康熙真的有个什么闪失,他们并不准备参与到可能到来的动乱之中。

        “皇后,你是个聪明人。所以,当初哀家和皇上才会这般中意你。”太皇太后深深地看了佟皇后一眼:“你心中既已经有了成算,就按照你计划的来吧。”

        其实,不光是佟皇后考虑过最坏的情况,太皇太后也是考虑过的,作为一个辅佐过两朝帝王、与群臣周旋过的人,她比太后以及佟皇后要现实得多。感情上,她不希望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儿出事,可理性上,她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倘若康熙果真遭遇不测……那么,为了稳住局势,她会选择扶持太子上位。

        佟皇后这种避嫌的态度,也让太皇太后很是满意。至少如果真的到了需要立新君的那一步,佟皇后和胤禛不会成为太子的阻碍——这些日子太子对胤禛的打压有目共睹,太皇太后是真的担心佟皇后母子会报复太子。

        好在,佟皇后母子终归还是识大体的。

        倘若这一次,康熙当真回不来了,那么为了尽快稳住局势,立太子为新君势在必行。但倘若康熙安然无恙地回来了……那么,日后的事,便日后再说罢。若是太子依然合适做这个储君,便让他做着,若是太子不再合适做储君……那么,太皇太后和康熙也就只有对不起赫舍皇后了,比起私人感情,终究还是大清的江山更为重要。

        太皇太后对太子的感情其实也很深,但太子小时候还好,自他长大入朝之后,便让太皇太后觉得有些不妥当了,尤其是其中两点,让太皇太后觉得尤其不妥。其一,太子对索额图太过言听计从,以至于与胤禛兄妹离心;其二,太子行僭越之举,引起康熙不满。

        亲近外家是人之常情,康熙在即位后也是十分亲近自己额娘的母族佟家,佟家也果然成为了康熙手下的一大助力,可亲近过了头,将外家之人说的话奉为圭臬,这就过了。往后,若是太子登上了大位,到底是太子说了算呢,还是索额图说了算呢?

        太皇太后并不怀疑赫舍氏眼下对朝廷的忠诚,但人的野望都是会一步步滋长的,鳌拜当初在顺治在位的时候,还对顺治忠心耿耿呢,后来面对孤儿寡母,野心不也膨胀起来了吗?仅太子对赫舍家、对索额图的态度,就让太皇太后很不满意,觉得太子不是个合格的继承人。因为这一点,太皇太后也把太子叫来跟他谈过话,明示暗示了好几次,可每一次,太子都当做耳旁风,转头照样亲近索额图,太皇太后对此也是十分无奈。

        再说第二点,太子虽说如无意外,日后会继承大统,但他现在到底还只是太子呢,行事就这般僭越,且还纵容手下之人嚣张跋扈……这多少也引起了太皇太后的不满。太皇太后一腔疼爱重孙子之心是真的,可在孙子面前,即便是重孙子也要退一射之地。比起太子,太皇太后更在意的终究是康熙,太子与康熙发生了冲突,太皇太后自然是偏着康熙的。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京中的局势,以及想办法治好康熙的病。

        ……

        在边关处,大阿哥焦急地想要去探望康熙,却再一次无功而返。他在出来的时候被一棵歪脖子树挡了一下,泄愤般的狠狠一拳捶在树上。

        这些天,因为康熙的一场大病,整个军营的氛围都不对劲了。

        由于康熙已经连着好几日未曾露面,有些大臣甚至怀疑康熙已经不幸去了,只是为了稳定人心才秘不发丧。当然,他们私底下这样揣测着,可面儿上不敢露出分毫来。毕竟康熙帝王心术向来使得好,让人猜不透他心中的真实想法,倘若他们猜错了,康熙只是在养病,实际上没有什么大碍,他们要是敢表现出一点儿异常来,只怕康熙就要在心中给他们狠狠记上一笔。

        大阿哥显然也有类似的猜测,因此,他比谁都焦急。倘若康熙还好好的,便罢了,倘若康熙当真驾崩了,他得按住这个消息,尽快赶回京城去,以免胤礽坐上皇位。退一步,康熙若是没有驾崩,只是整个人陷入了昏迷不醒的地步,大阿哥也得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城去。可现在的难点在于,他根本就没有办法确定康熙究竟是个什么状况,他连康熙的面都见不到!

        这次大阿哥追随康熙征战噶尔丹,立下了赫赫功绩,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倘若康熙真的不幸去了,让太子登上了皇位,这功绩反而会成为大阿哥的催命符!

        大阿哥不喜欢如此被动的局面,他想,若是明珠也在就好了,这样,至少有个可以与他商量事情的人。

        记得如热锅中的蚂蚁的大阿哥并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有心人的眼中。

        主营帐中,本该卧病在床的康熙此时正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眼窝深陷、精神萎靡,整个人状况的确很是不好,且周围还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血腥味,显然,他在战场上受过伤。不过,传言中他患了重病,十分畏寒,这一点在他身上倒是完全看不到。也不知,康熙是不是对外放出了假消息,这位主儿的心思,向来难猜。

        底下人低着头,一面对康熙回禀着外头的情况,一面胡乱猜测着。

        康熙听底下人将大阿哥这些天的所作所为一一禀报,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冷意。他的儿子啊,果然已经长大了,一心盯着他这个老父亲的位置,迫不及待想要取而代之了!

        这次征战,对于康熙来说,的确是险死还生。他第一次遭遇死亡的威胁,是在驼城前攻击噶尔丹部时。那时候噶尔丹被围困了数日,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能孤注一掷地来刺杀康熙,希望能杀了康熙或是重创他,让清军方寸大乱,为己方求得一条生路。

        偷袭来得太过突然,康熙躲过了数箭,却没能躲过最后一箭。那一箭直冲着康熙的心窝而来,若是射中了,康熙断无生路!好在康熙将琼华给的护身符挂在了脖颈上,有那护身符挡着,噶尔丹射来的箭偏了些许。正是这些微的差距,让康熙捡回一条命来。

        有随军太医悉心照料着,康熙虽受了重伤,倒也不至于危及性命。可像康熙这样的伤患,抵抗力是很弱的,于是第一次危机刚过,第二次的危机也很快便席卷而来——康熙患了疟疾。

        一开始,随行的太医未能诊断出康熙所患的病症,给康熙开的药,没有一样能够缓解康熙的症状。重伤加上患病,让康熙几度生命垂危,可太医们却对此束手无策。后来,还是梁九功看不下去,提醒康熙,在出征之前,八公主曾给过康熙一个荷包,头装着一些药,康熙不妨试试看。

        梁九功是康熙的心腹,自然知道在战场上时,八公主给康熙的护身符曾经救过康熙一命的事。

        依着梁九功所想,八公主给的东西,既然能够救康熙一次,未必不能救康熙第二次。公主是大清的福星,兴许能庇佑康熙病愈呢。

        康熙认可了梁九功的提议,当晚便将琼华给他的那个香囊交给了梁九功,让梁九功偷偷熬成药给他服用了。两人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翌日,康熙的病症当真有所好转。在康熙的要求之下,梁九功瞒下了这个消息。

        他一面对外宣布康熙病情加重,一面偷偷给康熙熬药,直到康熙痊愈。

        康熙这么做,也是想要看看,在他“病危”的情况下,军中哪些人会有异心,他的儿子们会是什么反应。

        他很清楚,若是他当真遭遇不测,远在京城的太子定是会继位的,随他一起在外出征的大阿哥,多半会想方设法制止太子。真到了那一步,他都闭眼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一切各凭本事。

        可眼下,康熙还只是“病危”,他想知道,他的儿子们,会不会在意他这个阿玛的生死,会不会因为他病痛缠身而为他难过……

        可惜,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在大阿哥的身上,康熙几乎没有感觉到“担忧”之类的情绪,这也让他对这个向来十分宠爱的儿子心寒。大阿哥是这样,不知远在京城的太子,又会如何。

        倏忽又是几日,纠结了许久的大阿哥终于决定不再等待,他料定康熙已经不能主事,至少是陷入了昏迷,他要快马加鞭地赶回京城。

        当然,他不可能说他急急忙忙地赶回京城,是为了跟太子争夺皇位,他明面上给出的理由是,此地医疗条件不好,唯有尽快带康熙返回京城,才能让康熙得到更好的救治。

        对此,军中的不少将领们都持反对态度。眼下不知道康熙是个什么情况,不听康熙调令,擅自行动,回头若是康熙追究起来,可是重罪。

        但也有人认为,非常之时,应该行非常之事。康熙若是醒着,他们这些人自然该听康熙的,可康熙眼下情况不好,指不定已经去了,他们若是能护送大阿哥回京并拥立大阿哥上位,可就有了从龙之功!自古以来,富贵都是险中求,这么一个天大的好机会摆在眼前,他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若是他们阻拦大阿哥,回头大阿哥上位了,哪里有他们好果子吃!

        大阿哥的想法,很快便传入了康熙的耳中。康熙冷冷一笑,吩咐底下忠于他之人:“暂且按照胤褆的意思来吧。”

        对于这个长子,他已是失望透顶。眼下,他还想看一看,远在京中的太子,会是什么反应。

        ……

        当坐阵京中的太子收到消息,得知康熙此刻状况不明,大阿哥正带领大军全速赶回来的时候,眉头狠狠抽了抽:“看来,汗阿玛的情况不妙啊,否则,胤褆他不会这样着急。”

        “何止是不妙!”索额图冷冷道:“皇上若是还活着,胤褆又岂敢这样胆大妄为?依我看,皇上多半已经驾崩了!大阿哥为了殿下跟您争夺皇位,这才隐瞒了这个消息,急匆匆地带着大军赶回来逼宫!太子殿下,咱们如今手上能够调用的人不多,京城的掌兵权在佟家手中,咱们得尽早做好打算啊。”

        胤礽被索额图的一通分析,说得心惊胆战,想到父亲可能已经去了,他离那个梦寐以求的位置无限近,与此同时,因为胤褆的存在,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他忍不住有些颤抖,既是兴奋,又是紧张。

        难过么?兴许是有的,毕竟,太子跟康熙曾是关系那么要好的父子。尽管这层关系,在双方之间矛盾加剧之后,变得不那么牢固了。

        但些微的难过,很快便被权欲所压倒。

        “那依照叔公之见,孤该如何做?”

        索额图定定地看着胤礽:“登基,以新皇之名,勒令大阿哥独自扶先帝之灵回京,但有不从,格杀勿论!”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1-04-21  17:58:21~2021-04-25  19:04: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杨小越  5瓶;曲奇  2瓶;多吃水果早睡觉、灿烂一生  1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