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公主驻颜有术[清穿] > 第131章 第 131 章

第131章 第 131 章

小说:公主驻颜有术[清穿]作者:晏央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3-04 11:11:29
康熙和佟皇后倒是很开心,  有什么比当面听着别人夸赞自家的孩子,更让他们骄傲的呢?

        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一行人的身份,他们的夸赞是出自真心,  也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琼华是一个很讨喜的孩子,这一点,康熙和佟皇后一直都知道。

        因此,  看见琼华在一群刚刚结识的农户之间混的如鱼得水,  康熙和佟皇后丝毫不感到意外。

        其中那名与琼华搭话的老妪喜欢琼华聪慧活泼,  充满朝气的样子,手颤颤巍巍地从袖子中摸出一方帕子,  帕子中包着两块麦芽糖,  她将麦芽糖递给琼华:“来,孩子,  吃。日后,  待你们搬了过来,我会跟你讲更多事。”

        麦芽糖一直被包裹着,藏在袖子中,已经有些化开了,看上去很是简陋,  完全无法与琼华在宫中见过的各式各样精致的点心与糖果相提并论。但琼华能够看出,  这点甜味儿对于老妪来说,  是十分重要的东西,否则,也不会被她这样密实的包裹着,小心翼翼地珍藏着。

        这年头,糖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是一种精贵的物事。

        老妪自己都舍不得吃,  琼华想不明白,她为什么会拿给自己。

        “这太珍贵了,我不能收下。”琼华努力模仿着一个老实农家女的模样,冲着老妪摆了摆手:“您还是自己吃吧。”

        老妪闻言,神色黯了黯。

        她旁边有人悄悄劝琼华说:“小闺女,你就收下吧。姜老太她从前总是习惯在身上备一两块糖,拿来给小孙子吃。可是前些年,姜老太的家乡遭了灾,在来这儿的途中,姜老太的小孙子没看住,叫拐子给拐了……这些年,姜老太也过得很不容易啊。”

        那人看见琼华若有所思的样子,就知道这闺女年纪虽不大,却是个聪慧的,又说:“姜老太的小孙子被拐走的时候,跟你差不多大。自打那以后,姜老太就格外喜欢小孩子,对你这样年龄段的小孩子很好。知道你是懂事,才不想收她给的糖,但你要是能收下,她心里头,大概也能多几分慰藉吧。”

        琼华闻言,走到老妪身边,从她手中接过了手帕,打开那手帕,取出一颗糖,也不嫌弃那糖黏糊糊的,就这么放入了口中。麦芽糖很甜,虽然卖相不好,但口感一点儿也不差。

        老妪见琼华吃了糖,露出一脸幸福的表情,顿时也生出了一种满足感来。

        然后,她就看见琼华脸上扬起大大的笑容,努力地垫着脚尖,把手举高高,将另一颗糖送到了自个儿的嘴边,很懂事很乖巧地道:“您也吃!”

        老妪想起,自家小孙子当初也是这般乖巧,若是只有一颗糖,断然不肯自己吃了,非得要有两颗糖,才跟祖母你一颗,我一颗的吃下去,顿时有种想要落泪的冲动。

        她接过那糖,颤颤巍巍地放入口中,对琼华道:“好孩子,好孩子……”

        她没念过书,平时也鲜少与人交流,因此语言十分贫乏,翻来覆去就是这么一句话,但琼华却能够感受到她心中涌现的情感。

        她走上前,主动给了这位失去小孙子的老太太一个拥抱。

        后来,琼华才知道,这位老太太是个独居老人,她的儿子在三藩之战时应征入伍,他所在的队伍是负责讨伐吴三桂的那一支。最终,战争胜利了,吴三桂倒台了,她的儿子却没能够回来,甚至连尸骨都找不到,只领回了一份抚恤金。后来,老太太的儿媳因为操劳过度而早早去了,只留下老太太与小孙子相依为命……若只是这样,倒也罢了,好歹家中有些薄产,有两亩田地,老太太能够安安生生地将小孙子养大

        老太太早年一直过得很艰辛,直到这些年,她干活麻利,被琼华这个庄子上的管事看中,将她留在庄子上干活,她的日子,这才好过了许多。

        这里的农人们显然也是把乖巧又讨喜的琼华当成了“自己人”,才会跟她说这些。在他们想来,琼华一家既然都准备来庄子上干活了,那么日后,迟早也会知道这些,早告诉他们和晚告诉他们,没什么区别。

        在得知了这些之后,琼华本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变得有些沉甸甸的。

        老太太并不是众多农户中最悲惨的那个,她只是不幸的人之中的一员。还有更多的人,与她遭遇了同样的不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努力地生活下去,为了生存而挣扎着。

        在失去过很多东西之后,他们变得易于满足,哪怕是生活中一点小小的改善,都足以让他们心怀感恩。

        所以,他们才会对宽厚的主家和管事如此赞不绝口,并在发现按照主家的要求种出来的稻子产量猛增后,对此奉若神迹。

        正因为挨过饥,受过饿,失去过太多,才让他们格外珍惜眼下的生活。

        ……

        胤禛见小妹妹与农户们打成一片,原本也是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想着不愧是他的妹妹,就是这么招人喜欢。当然,他自己并没有走过去跟那些农户们交流,而是抱着双臂,倚靠在树边。

        他都已经是大人了,可做不到像琼华这样讨喜。若是走过去跟那些农户们说话,指不定会破坏了这美好的氛围,而且,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交流,他一向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在这一点上,他的妹妹做的可比他好太多了。当然,胤禛也没有发呆,而是一直竖着耳朵听着琼华和那些人的对话。妹妹第一次与农户交流,这样的场景,还是很值得铭记的。

        当然,胤禛得承认,在妹妹与那些农户的交流中,他自己也加深了对百姓、对民间生活的了解。

        原先只听夫子们说百姓怎样怎样,到底还是太过片面。也唯有亲自与他们接触,听他们说些家长里短的话,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们在过的是什么日子。

        在听到老太太的遭遇时,他也有些许唏嘘。在宫内时,他总是听说宫外的百姓们生活艰辛,又有先人曾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胤禛对此一直都没有太深的感触,人们总是容易轻忽他人所承受的痛苦。

        直到今日,胤禛才对此有了较为深刻的感触。

        好在,老太太看起来已经从阴霾中走出来了,现在充满了干劲儿,与妹妹的互动也很是温馨。

        胤禛对于自家妹妹安抚人的功力表示赞赏,然后……他就被康熙推了一把。

        只见方才还一脸欣慰骄傲地看着琼华的康熙,此时看着自己的目光中是满满的恨铁不成钢。

        “你妹妹都在那儿了解民生,积极的与这庄子上的百姓们交流,你作为兄长,且已经入朝参政了,又怎么能够偷懒?还不快去跟你妹妹一起努力!”当然,康熙的原话比这要稍微含蓄一些,但总结下来就是这么个意思。他看向胤禛的目光中所蕴含的不满,也不是伪装的。

        被嫌弃的胤禛:“……”

        不久后,胤禛和琼华切换了地图,同时出现在田间。

        只见满目都是金灿灿的水稻,秋风吹过,水稻随着风在半空中摇曳,让人见之心喜。

        胤禛不是没有出过宫的人,在劝耕之时,康熙时常会带着几个年长的阿哥一起去,加深阿哥们对农事的了解,以免日后他的儿子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来。在胤禛所见到过的所有的稻田中,从来没有哪个稻田,能够长出这样多的稻子来。

        眼前的稻田,让胤禛很是动容。他总算是明白了,为何汗阿玛要专程带着他和额娘一起来庄子上,还说眼前这一幕是他们绝对不能错过的。若是每一亩田地中,都能种上这样的稻子,那么日后,百姓将不再为粮食不够吃而犯愁。

        只有亲自站在这儿,看到这一幕的人,才会了解,这到底是怎样一种壮举。

        而这种壮举的始发者,是他的妹妹。

        一想到这儿,胤禛心中就忍不住涌起一种骄傲,还有一种被妹妹比下去的羞愧。

        胤禛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够努力的了,自己如今入了朝,能做更多有益于民生之事。然而,现实情况是,胤禛还在六部与那些老人们斗智斗勇,他们还因为胤禛是个空降兵而明捧暗踩,琼华却已经做出了一番成就来。

        有了这优质、多产的水稻来,任谁也无法磨灭他妹妹的功绩。哪怕他的妹妹作为女子,不能入朝参政,她的贡献也绝不比朝堂上的许多人小。

        与胤禛一样,感慨颇深的,还有佟皇后。用感慨二字,或许不够恰当。准确的说,佟皇后是受到了震撼。

        她不是不知道,琼华在她的长春宫中种出了一片产量远超于一般田地的水稻来,但她只以为是琼华擅长侍弄这些东西。她当时并没有料到,她女儿的这项本事会对大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直到今日,佟皇后被带到庄子上来,站在这片金灿灿的稻田前,她才真正意识到,她的女儿做了些什么。倘若这种提高稻田产量的法子是可以推广的,其他人也能够办得到的事,那么大清就能够储备更多的粮食,百姓们也能够过得更加富足。

        在这之前,佟皇后对于琼华的许多小动作,虽然没有明着反对,但无疑是持不赞成态度的,觉得琼华真是在吃力不讨好。但从今日起,她不会再这样想。她的女儿,值得她为她骄傲!

        康熙凑到佟皇后耳边问:“可看到了?”

        佟皇后点点头:“看到了。”

        康熙欣慰地看着琼华:“孩子们长大了,日后啊,给他们多留些自由发挥的余地吧。”

        一旁的农户们没有错过胤禛和佟皇后眼中震惊的神色,他们带着些得意的口吻对这一家四口道:“看呆了吧?咱们第一次看到这稻田里居然长出了这样多的水稻时,也看呆了。这就是仙童给咱们带来的神迹啊!若不是老神仙托梦给八公主,八公主怎么可能会有这样好的法子传授给咱们?若不是八公主将这种新的种植方式传授给咱们,今年,在其余地方有所减产的情况下,咱们又怎么可能迎来大丰收?”

        “你们运气不错,赶上好时候了,在这个时候被招了来。日后啊,咱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虽然康熙、佟皇后和胤禛三人与农户们交流不多,但由于琼华小公主在农户们面前刷爆了好感度的缘故,农户们对着一家四口的印象颇好,态度上也很是热情,一副很欢迎这一家子来加入他们的样子。

        甚至,给了琼华糖的那名老妪还问,琼华他们准备什么时候正式搬来。

        这让为了跟他们搭上话而随意找了个由头的琼华有点儿心虚。她想着,在走之前,一定要找个机会,跟老妪说明真相,可不能让人家白白等着。许是因为膝下荒芜的缘故,琼华觉得,老妪有几分要把她当成自个儿孙女的架势。

        不知琼华与农户们说了些什么,她忽然转过身,走到了胤禛身边儿,拽着胤禛就走:“既然咱们今儿个是来体验田园生活的,不妨给这些人帮个忙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刚刚汗阿玛看向胤禛时那嫌弃的眼神,正好被琼华给捕捉到了。琼华觉得,她得给她哥找点儿事做,免得她哥被二度嫌弃。

        正好,田里干活的农户们忙不过来,他们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些忙呗!

        于是乎,丝毫没有反对余地的胤禛,就被琼华带到了农户们面前,在琼华向他们介绍了一番“他是她不善言辞但乐于助人”的兄长后,农户们很麻溜儿地接受了他。

        胤禛今年十四五了,也是个大人了,在他们看来的确是该在田里出大力的年龄了。所以,他们递了把锄头给胤禛。当然,这群农户也没有白占胤禛便宜的心思,眼下他们需要帮忙,胤禛帮了他们,待日后,胤禛他们也来了这儿,胤禛家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也会给胤禛家搭把手。

        这也是他们互帮互助的一种形式。

        被赶鸭子上架、毫无反驳余地的胤禛:“……”

        还能怎么办?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亲爹嫌弃他无所事事,亲妹子又坑他,还不是只能老老实实干活了?还好他之前在春季劝耕的时候稍微跟着农民学了几手农活,要不然,他还不知道该拿手中的农具怎么办呢!

        至于琼华,虽然她也兴致勃勃地表示要帮忙,但她年龄小,又是个娇滴滴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农户们可舍不得让她干重活,只是偶尔让她帮忙递些东西,跑个腿儿什么的,琼华倒也干得很开心。

        农户们不住地跟琼华道谢,不知道的,还以为琼华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呢!实际上,琼华只负责与农户们沟通,以及做一些轻活计,粗活、重活,都是胤禛在做。

        偏偏还没有人夸他。

        因为所有人都信了他的人设,觉得他不善言辞并且不喜欢说话,所以,也没有人主动来找他搭话。

        胤禛:“……”不开心jg。

        他觉得自己像个透明人儿一样。

        又铲了几锄头,忽然有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哎哟喂,你这小伙子,看着是个结实的,怎么干点儿活计这么不麻利呢?我跟你说,你这样铲可不行啊,会把水稻弄坏的,得这样、这样、再这样……”

        好嘛,非但没有人来感谢他,还被人给嫌弃了。

        站在一旁的康熙和佟皇后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发出了笑声。

        无论是琼华欢快地在田间跑来跑去的模样,还是胤禛一下一下挥动着锄头、同时露出生无可恋的表情的模样,都极大的取悦到了他们,让他们觉得不枉此行。

        琼华敢差遣她哥来给农民们帮忙,可不敢指使她的阿玛和额娘。

        康熙和佟皇后平日里在空中养尊处优惯了,若是突然让他们帮忙来干农活……那画面太美,琼华不敢想象。尤其是佟皇后,这些年,一双手保养得十分柔嫩细腻,就没做过什么重活。这要是让胤禛来帮忙,他笨手笨脚的,别人也只当是毛头小子还需要来自长辈的鞭笞和训诫,可若是“多年老农”康熙和佟皇后也做不好农活,那他们家的人设岂不是一下子就要被戳破了?

        琼华表示,她与这里的农户相处得好得很,暂时不想暴露自个儿的真实身份。不然,只怕这些人在见到自己的时候,再也不能露出这样随意的表情,到时候一个个肯定都拘谨得很。

        琼华想的很好,等他们快走的时候,再暴露身份,顺便给这儿的农户赏赐一些他们用得上的东西,也算是没有辜负这相处的情分了。

        谁知,这时候,庄子上的管事来了。

        周围的农人们都忙不迭地收起了收水稻的动作,向管事行礼问安。

        在这庄子上,很多事情都是管事说了算的,他们对于管事可不敢轻忽。然而此刻,他们看到,他们素日里十分尊敬的管事,居然跪在了这据说即将来庄子上干活的一家四口面前,朝着他们恭敬地道:“小的参见皇上、皇后娘娘、八公主、四阿哥!小的不知四位主子驾到,迎驾来迟,还望皇上恕罪!”

        什么?

        管事的居然喊这几个新来的,什么皇上、娘娘的?

        这个一直追着他们跑前跑后的嘴甜小闺女是八公主?那明明是个生的漂亮可爱的邻家女孩儿啊!还有那边儿,在田地里帮忙收稻子还被嫌弃了的,是四阿哥?那分明是个生的魁梧的二愣子啊!

        这些在田间劳作的农户们觉得,他们要不就是在做梦,要不就是出现了幻听。

        可惜,管事的反应,以及那边那对夫妻的表现告诉了他们,他们没有听错,也不是在做梦。

        只见那个衣着朴素的男人很有气势地对管事的道:“平身。朕此番带着妻儿微服私访,一切从简即可,不必如此多礼。”

        佟皇后也用她那轻柔曼妙的声音道:“皇上说的是,此番,咱们既然穿了便服,就是来体察民情的,你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必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太过拘谨。”

        农户们一时瞪大了眼,这这这,难不成,还是真的?

        农户们看了一眼因为持续奔跑,额头上沁满了汗水的小公主,以及正拿着锄头哼哧哼哧干活、脸上不知什么时候沾了泥点子的四阿哥,顿时觉得压力有点儿大。

        “要不,请八公主和四阿哥在一旁歇着吧。若是公主和阿哥有什么想问的,只管来问咱们便是,咱们定会详细回答。”一名识得几个字,为人也还算伶俐的农户,来到帝后以及庄子上的管事跟前,小心翼翼地请示着。

        公主和皇子,谁用得起哟!

        管事的颇为赞同这名农户的话:“八公主和四阿哥在田间帮了这么久的忙,两位小主子心系农事、愿意农户们同甘共苦之事,小的们已经尽知,还请皇上让两位小主子收手吧。小主子们在宫中金尊玉贵地长大,可不比咱们这些自幼干惯了农活的粗人。”

        康熙却道:“不是朕和皇后让他们给农户们帮忙的,是他们主动去给农户们帮忙的。他们既然决定了要给农户们帮忙,自然要坚持下去,岂能做一会儿便半途而废?正好,让他们体验一下农户们平日里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

        佟皇后站在他的身旁,很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于是乎,农户们开启了看一眼锄头,看一眼水稻,看一眼篓子,再看一眼琼华和胤禛的习惯。

        自从知道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在面对他们时,心情就不一样了。比如说方才,琼华蹦蹦跳跳地给农户们送东西,农户们还觉得这小闺女真活泼,是个好的。但现在,他们在看到同样的情形,却有些担心琼华会不会中途一个没站稳摔着。

        在胤禛面前,也同样如此。本来他们除了偶尔指点胤禛几句,其他时候多数都对胤禛置之不顾。在他们想来,胤禛至多是为人憨了点儿,但既然是做惯了农活的,那么只管由着他去做就是,出不了什么大乱子。胤禛铲得不好,他们还会偷偷议论着这小伙子人是不错,愿意干活,也懂得帮人,就是有点儿笨。

        然而,在得知了胤禛的真实身份后,农户们就完全不会这么想了。一个阿哥嘛,会干农活就已经算是很有心了,还能指望他干得有多好?现在,他们再看到胤禛举起锄头就会心惊胆战,害怕胤禛一锄头下去,会不小心伤到自己的手。要是阿哥在他们的田地里帮他们干活受了伤,他们可怎么跟皇帝皇后交代哟!

        前后待遇冰火两重天的胤禛,在被农户们明里暗里瞄了许多次之后,终于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干不下去了。走的时候,他还顺便带走了在帮人跑腿的妹妹。

        农户们见状,心里松了口气。

        他们觉得,他们这一生流的汗加起来,只怕都没有这一天多。

        ……

        管事的得知,帝后一行要在庄子上呆几日,便派人打扫了他们要居住的屋子,而后又让人来,为他们烧了些农家菜。

        一个葱花炒蛋,一碟焖肉,一份素炒芽菜,一碟煎小黄鱼,一碟自制米糕,并一盅鸡汤,四菜一汤一份点心,菜的种类不如在宫中时那般多,量却是不少,足够一家四口吃了。

        方才琼华和胤禛在田里帮了半天忙,也有些饿了,眼下见这些农家菜原料新鲜,喷香诱人,都不由咽了咽口水。

        “皇上,娘娘,两位小主子,乡下地方条件简陋,菜品有限,且那名负责烧菜的厨娘会做的种类也不错,还请不要嫌弃,将就着吃一些。晚上皇上可以考虑在这附近的一家酒楼用,那儿的菜颇为有名。”

        “出门在外,自然一切从简,朕倒是未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若在这儿也要像在宫里似的,岂不是劳民伤财?大可不必。”康熙说着,夹了一筷子放到琼华的碗中,看着女儿被自己投喂后,脸颊两侧吃得微微鼓起的模样,不由露出了一丝微笑。在看到闺女和儿子来了庄子上的表现后,他越发坚信,他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倒是佟皇后,在看到自家闺女心安理得地接受康熙的投喂,还吃得如此没有形象之后,忍不住说了她几句,立马就被护犊子的康熙给截住了话头:“难得出宫一次,就让娇娇好生放松一下吧。咱们如今是在宫外,不讲究宫里头那些规矩。朕倒是觉得,娇娇鼓着腮帮子的模样很是可爱呢。”像只小松鼠似的。

        “就是嘛,额娘,在宫外,随便点啦。”琼华冲着佟皇后扮了个鬼脸,佟皇后险些想打人。

        “对了,四哥,你今天怎么吃得这么少啊,我记得你食量没这么小啊,可是饭菜不合胃口?”琼华忽然想起了一直坐在一旁,但没什么存在感的哥哥:“若是吃不惯,你就跟我们说,你可千万别跟太子哥哥学,死要面子活受罪。”

        胤禛看了她一眼:“还好,这些菜阿玛、额娘与你都吃得,我自然也吃得。”

        死要面子活受罪,太子知道琼华背后是这样说他的吗?胤禛回想起太子总喜欢有意无意在兄弟们面前显摆琼华对他有多么尊敬,手下的动作不由顿了一顿。

        “四哥你既然这么说了,那我可就当真了哦?”

        琼华说着,继续开动。她可忙得很呢,要帮康熙夹菜,要给佟皇后夹菜,时不时还会跟佟皇后讨论一下某道菜的做法,思考着怎样改进一下会更好。在这期间,琼华也没有忽略了胤禛,她的目光,时不时就要往胤禛那儿瞄上一眼。

        很快,琼华就发现了,不是胤禛不想吃眼前的农家菜,而是他根本就吃不快。他握着筷子的手,在轻微发抖呢。

        琼华心中顿时有了猜测。

        “四哥,你的手,是不是受伤了?”琼华问。

        胤禛看着康熙和佟皇后突然望过来的关切目光,顿了顿,道:“没有。”

        “我不信。”琼华放下碗筷,来到胤禛跟前,掰开了胤禛的手,果然看到了一些水泡,想来是胤禛在田间劳作了一个上午导致的。

        康熙看了那水泡,道:“看样子,你上午比朕以为的还要更卖力呢。”

        “我就说嘛,四哥不会无缘无故不吃东西,既然不是因为食物不合胃口,肯定另有原因。四哥你……辛苦了。幸好我出门的时候带了一些药膏,一会儿吃完饭,我给你抹上。现在嘛——”琼华拉长了调子:“还是先来接受我们爱的投喂吧。”

        说着,琼华颇为兴奋地看着康熙和佟皇后:“我先来呀,阿玛和额娘随后?”

        直接把菜给儿子喂到嘴里,对于康熙来说是一种陌生的体验。他也就只在太子小时候,干过这么几次。待太子渐渐大了,他没有对其他的阿哥、格格们这样干过。

        给大儿子喂饭,让康熙觉得有点儿怪怪的。不过,康熙见佟皇后一口答应了下来,琼华又在一边儿眼巴巴地瞅着他,一副“你不答应就哭给你看”的架势。康熙还能怎么办?干呗!

        胤禛发现,一眨眼功夫,康熙、佟皇后以及始作俑者琼华,就开始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了。胤禛不由脊背一凉。

        他看见琼华用公筷加了一勺菜,送到他嘴边,笑眯眯地道:“四哥,别愣着,快吃呀!跟我学,张开嘴,嗷呜~”

        胤禛:“……”

        不,并不想这样好吗,感觉脸都要被丢光了!比起被父母和妹妹喂饭这种事,他宁愿自己吃,顶多吃的慢一些!

        可惜,无论是琼华,还是帝后,都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琼华这些年逗了自家四哥不知道多少次,可惜自家四哥面瘫功力已经十分深厚,她怎么逗都没有反应,这一度让琼华十分挫败。好在现在,她终于又找到让四哥变脸的机会了,且这次她还把康熙和佟皇后也给拉下了水,让胤禛不好轻易拒绝她的要求。琼华会这么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才是咄咄怪事!

        佟皇后笑眯眯地接下了给胤禛喂饭的活计,想当初胤禛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不要她给他喂饭了,长大之后更是不怎么跟她这个做额娘的撒娇,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可以光明正大亲近自家儿子的机会,佟皇后才不会放过呢。她当然看出了胤禛满脸的不情愿,可是胤禛自己都不说,谁知道呢,是吧?

        佟皇后给儿子喂了几口菜之后,笑得一本满足。

        胤禛……胤禛觉得,他几辈子的脸,都在今天丢尽了。

        明明只是手上摸出点水泡来,只要稍微注意点就好,又不是手断了,到底为什么他非得要接受来自阿玛、额娘和妹妹的喂饭!

        康熙本来对于给胤禛喂饭一事,还觉得有点儿羞-耻呢。哪有做老子的给这么大的儿子喂饭的道理。

        结果,在看了琼华和佟皇后给胤禛喂饭,胤禛红着脸将那些菜一口口咽下去的过程之后,康熙似乎找到了给自家儿子喂饭的乐趣——欣赏自家儿子变脸。

        边喂饭,康熙还要边对胤禛进行精神打击,说他这样可不行啊,不过是吃个饭,怎么给人感觉像是要上断头台似的。学会情绪管理、表情控制,也是成为朝臣的很重要的元素。

        胤禛听得双眼无神,机械地张开嘴咀嚼着,只希望这场“爱的喂饭”能够尽快结束……

        下午,康熙等人由管事带领着,在庄子上转悠了一圈,对庄子上有什么作物,都有了大致的了解。

        怕气味儿熏着贵主子们,这庄子上主要以各种农作物为主,没有养什么小鸡小鸭小鹅之类的。总体来说,琼华名下的这个庄子,作物长势喜人,像是受到了上天的庇护似的。

        康熙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把琼华庄子上的成果搬到外头去了。他自己的庄子上也有按照琼华教的法子种植杂交水稻,效果自然也是不错的。只是,琼华和康熙的庄子挨得近,水土什么的也比较相似,康熙不知道,若是换了其他城市、其他省,杂交水稻的种植、作物的生长,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康熙又瞄了一眼方才被他们三个折腾惨了的胤禛,心想,这杂交水稻的种植是老天爷给娇娇托了梦,才会被发现的。不如之后,杂交水稻的推广,就交由娇娇的兄长胤禛来负责吧。

        一来兄妹两个向来感情好,胤禛要是有什么想要跟娇娇交流的,也方便,二来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功绩,给了胤禛,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胤禛可不知道,康熙已经开始给他安排事情来做了。他看到这些长势喜人的作物,想到当初在上书房参加考试的那些年,本能的开始思考,杂交水稻的出现一旦被上书房中的太傅们知道了,他们肯定会出一些相关的题目的,比如说如何在某个特定的地域和省份推广杂交水稻,提高当地的作物产量,减少当地百姓挨饿受冻的情况……

        这一想,胤禛就不由入了神,思考着该用哪几种方法来解决这件事。

        与康熙想到一块儿去了的胤禛,没有想到,这次,他还真会面临这个考题。不过,给他出题的人不再是上书房的太傅们,而是康熙。

        至于佟皇后,她对国家大事插不上嘴,康熙也不会让她关心这些,她索性拉着自家小闺女,让自家小闺女帮忙考虑杂交水稻如何在自家庄子上种植了。

        琼华道:“其实,额娘的那个庄子背靠温泉,温度比一般地方要高一些,可以种植蔬菜瓜果啊,这样咱们冬天就不愁没有蔬菜吃了。”

        也不用,一发现杂交水稻的好处,就统统跑去种植杂交水稻吧?其他的作物也是需要的呀。

        更何况,琼华并不觉得她的额娘会缺粮。

        佟皇后想想,也是,于是她对琼华道:“行吧,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处理了。你对这方面比较在行,我可不怎么了解。对了,那杂交水稻的培养方法,你还是告诉我一下吧,虽说我名下一共就那么几个庄子,多半是用不上,但你外祖父和舅舅他们兴许能用得上啊!”

        琼华突然发现,自己大概、也许、可能,给自己增加了不少工作量,无形中自己坑了自己一把。

        连她一向最疼爱女儿的额娘都想着压榨她,别人能不这样想吗?

        细思恐极。

        逛庄子的体验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一边欣赏着田园风光,一边规划好了几桩大事,康熙表示很满意,佟皇后表示很满意,胤禛沉浸在学习的海洋之中,痛并快乐着,只有琼华,隐隐生出不祥的预感来。

        逛完庄子后,琼华一行人又遇到了方才在田里干活的老妪一群人。

        在得知了琼华等人的真实身份之后,老妪等人不敢再像最初那样,随意地对待他们。

        这些农户看向他们的目光中,多了尊敬,尤其是在看向康熙和琼华的时候,那目光中透漏出来的激动,藏也藏不住。

        琼华惦记着那老妪的事儿,知道她一个人生活不易,在请示过康熙之后,给他们每家赏赐了二十两银子。

        银子看着不多,但也够一个普通的人家用上一两年了,若是再节省着些,用个三四年也是有可能的。

        不是给不起更多的钱,但给多了,对于这些农户而言有害无益。日后他们若是不好好侍弄田地,总想着贵人来视察好得些赏钱,那就不妥当了。骤然暴富,对于有些人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

        那些人愣了愣,似是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贵人的赏赐。毕竟他们也没能为贵人做些什么,反倒是胆大包天地让两位贵人小主子给他们帮了半天的忙。

        老妪眼神有些不利索,伸了好几遍手,才终于把装着碎银子的荷包捏在手中。那荷包上的图案真鲜亮啊,虽说她看不清,但也知道,那定然是极美的,荷包上的气味真想啊,也不知贵主子平日里用了什么熏香。

        在知道小公主喜欢吃糖之后,她又回家,做了几块麦芽糖,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却始终没有勇气再像初见时那样送出去。

        耳边传来邻居们的声音:“我居然见到了皇上,真是太幸运了!”

        “八公主那样小,却生得那样好看,不愧是菩萨身边儿的仙童!有她在,咱们地里日后的收成,会越来越好吧!”

        “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我居然能够让四阿哥下地给我打下手!就凭着这件事,我可以吹上一辈子!”

        “皇后娘娘生得真好看,跟仙女似的。”

        老妪怔怔地听着这一切,忽然觉得,这一切,就像是一场梦一般。  w  ,请牢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