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美人眸 > 第145章 第 145 章

第145章 第 145 章

小说:美人眸作者:蒋牧童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5-18 11:57:36
第一百四十五章

        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

        短短一句话,却不知倒尽多少辛酸血泪,沈绛是被人扶到偏厅中歇息,  她哭的实在太厉害,  整个人险些昏倒。

        只是这一场大哭,  似乎将她心底的所有杂念、痛楚,  都释放了出来。

        沈绛哭完之后,便立即让人准备热水洗漱。

        管事见她身边没有伺候的人,便说道:“老奴去找两个伶俐的小丫鬟过来,伺候小姐吧。”

        “不用。”沈绛立即说道。

        管事有些惊讶,  劝道:“小姐乃是金尊玉贵之躯,  身边如何能没几个伶俐的丫鬟。”

        他本以为沈绛这样的身份,  身边定会有好几个小丫鬟,所以便没有特地派人。

        毕竟他派的都是外人。

        有些贵人并不喜身边突然出现外人。

        谁知沈绛身边除了侍卫,竟再无旁人,这叫老管家如何不奇怪。

        “几位将军是否在府上?”沈绛没再回答这个问题,  不过态度上的拒绝已经不言而喻,  只是转了个话题。

        管事立即说:“得知三小姐到了,军中有品级的将军都已经在议事厅等候,  只等着小姐见过侯爷之后,便可与诸位将军见面。”

        沈绛虽无官职,  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可她是沈作明的女儿,如今代表着长平侯,只要她一日不到,  沈作明便一日不能下葬。这些将军都是沈作明一手带出来的,  如何能不关心沈作明入土为安的大事。

        “您先过去,  请各位将军稍等片刻,  ”沈绛低声说。

        管事点头,只是他出门之后,很快又折返换来,手中捧着一套素服,纯白衣裳,刺的沈绛眼睛一痛,不过她很快平静,伸手接过衣服。

        管家微有些激动:“三小姐如今来了,我们也有了主心骨。”

        这边议事厅,老管家过来前,厅内已有些坐不住。

        只听一个粗犷声音说道:“到底还是个千金大小姐,做事磨磨唧唧,咱们都到了多久,这还把咱们晾在这里呢。”

        一旁另一个声音说:“行了,这才等了多久,你就开始抱怨。三小姐远道而来,总得先拜见侯爷。”

        “带着满府上下的人,一块哭丧?”这个粗犷的声音似乎对沈绛很不以为然。

        直到左首第一个位置上的中年男子,抬眼看了过来,淡淡道:“你若是等的不耐烦,便先回营地。”

        此人声音虽温和,可是厅堂里端坐着的所有人,都不敢小觑他。

        就连这个声音最粗犷,看起来大老粗一个的男子,在听到这话,也讪讪一笑道:“左将军,您别介意,您也知道我这人性子急,坐不住。”

        “三小姐初丧父,心情有些激动,亦是人之常情,众位若是有等不耐烦的,都可先行回去。”这位左将军却没有收住话,反而朝着在座众人又说道。

        这满厅堂坐着的都是西北大营的将领,还有就是雍州城内的官员。

        西北大营在边关驻扎,屯兵二十万,也幸亏沈作明治军严谨,没让手底下士兵在城中生出一点是非。

        是以雍州城的这些大大小小官员,才能与军营将领如此和谐坐在一处。

        西北大营的将军抱怨两句也就算了,他们这些人谁敢不老实。

        一个个赶紧摇头,连声道不敢。

        议事厅里连说话的声音都小了,生怕多说两句,就被怀疑,是等的不耐烦。

        没一会儿,管家过来,说三小姐正在更衣,即刻便会过来。

        于是众人又坐等了片刻,终于再次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

        有些性急的,勾着脖子望向外面。

        一个穿着孝服的白色身影渐行渐近,在她踏入议事厅的那一刻,所有人目光都落在她身上。

        边关虽远离京城,却也有不少关于长平侯的传言。

        传言最广的便是,侯爷乃是天生的岳丈命,所生女儿各个都有貌美如花。

        只是传言毕竟是传言,众人也未曾真的见过沈作明的女儿。

        直到这一刻,伴随着一束明亮天光照在她乌黑亮泽的发鬓上,无一件钗环首饰,一身孝服,反而将她整个人衬托的越发肌肤胜雪,楚楚动人。

        她在迈进正厅那一刻,抬起一双澄澈的黑眸,眼眸微转间,似蕴着从雪山顶上缓缓流淌而下的清泉。

        明亮的能看透人心。

        沈绛并未客气,径直走到议事厅最前方的座位,只不过她没有坐下,而是转身站定。

        她冲着厅内所有人盈盈一拜:“沈绛见过诸位将军、大人。”

        少女清脆柔婉的声音,仿佛是淌过山石的水流。

        虽温和却又隐含着一股如石般的坚韧。

        众人也包括先前抱怨了几声的粗犷男人,也都起身,向沈绛行礼:“见过三小姐。”

        “诸位将军和诸位大人客气了,沈绛身上既无功名又无爵位,担不得各位的大礼,”沈绛柔声说道。

        她话说的客气,却没人真的敢当真。

        如今沈作明虽没了,可是这西北大营里,有多少忠于沈家的军士。

        一番客气之后,沈绛终于在上首落座。

        此刻她终于有了些机会,打量在座这些人,自然她最先注意的就是坐在靠近她的人。

        左右两侧都排着高背椅,只是最前面四张椅子,却只坐着三个人。

        沈绛不用问,也知道,他们三人就是父亲帐下最为倚重也最为厉害的四位将军。

        长信将军左丰年、昭勇将军宋牧、威武将军郭文广。

        还有一个,便是早已经死去的建威将军许昌全。

        此人因为勾结北戎人,又牵扯进魏王案,早已经被永隆帝派锦衣卫暗杀。

        沈绛余光在这几人身上略打量,左丰年坐在左首第一个的位置。

        也确实符合他的身份,长平侯沈作明之下第一人。

        在西北大营,他是仅次于沈作明的人,战功赫赫。

        他旁边的位置便是空的,可见许昌全若是活着,便该坐在那里。

        至于右手边两人,她倒是先注意到坐在第二个高椅上的人,此人身形高大威猛,即便是坐着,也比旁边的人高出许多。

        这便是有号称西北大营第一猛将的威武将军郭文广。

        此人虽然韬略不如沈作明,智谋不如左丰年,却勇猛无敌,一手鬼头刀在他手中被使的出神入化。

        不过此人虽看似粗犷,又粗中有细。

        因此这么多年来,才能够稳居沈作明手下四大将军之一。

        她既认出了郭文广,自然也知道坐在右手第一个的,便是昭勇将军宋牧。

        相较于左丰年的智谋,郭文广的勇猛,宋牧似乎没有办法让人用一个词汇来形容,只不过他能够压住郭文广,成为排名第三之人,也定然有过人之处。

        沈绛本对这些边关将领并不熟悉,可是她却有个熟知天下事的先生。

        姚寒山在入城之前,就跟她分开。

        或许是因为他想要低调行事,或许是因为他还不想让边关中的有些人知道,他已经来了。

        毕竟边关重地,锦衣卫更是加派了不少人守在此地。

        西北大营的二十万兵马,而且都是在边境战争第一线被磨练出来的铁血将士,哪怕是比起京城号称是精锐之师的御林军,只怕都是厉害得多。

        这样一支军队,帝王自然是既幸又忧。

        庆幸的是,正是有这样一支军队,才让北戎人始终无法踏入中原一步。

        而忧心的便是,这样一把利刃,若是有朝一日,调转刀柄,捅向帝座上的人。

        帝王该如何招架得住。

        因此锦衣卫在西北大营也是派了重兵,时刻监视着西北大营动态。

        “三姑娘此言客气,如今侯爷身后事都等着三姑娘定夺,”左丰年作为此处身份最高的人,此话由他来说,合情合理。

        沈绛微微颔首,她方才大哭一场,此刻眼眶还泛着微红。

        她仰头望着众人,淡然道:“父亲曾经说过,若是他战死沙场,便将他的尸骨埋在仰天关,他要时刻守着这片土地。”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诧异,议事厅甚至响起不小的声音。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此乃所有将士的渴望。

        纵然身死沙场,可是家永远是他们最眷念的地方。

        谁都没想到,沈作明竟留下这样的遗言,他要葬在这里,他守了一辈子,护了一辈子的地方。

        左丰年轻声询问:“三姑娘,不知侯爷何时说过这样的话?”

        沈绛看过去。

        左丰年立即解释道:“我并非不信三姑娘所言,只是侯爷以身殉国,早已经是无愧于皇上,无愧于社稷,何不让侯爷魂归故里呢。”

        对于将士来说,回家二字,或许是他们一直拼命努力到现在的动力。

        特别是这些早已经有了品级的将军,并非是雍州本地人,留在边关或是为了家国情怀,或是为了拜官封侯。

        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念想,那便是年老提不动刀时,能够回家。

        沈绛低声说:“左将军,我明白您的好意。只是父亲曾留信与我,说这乃是他的夙愿。身为人女,这既是家父遗愿,我定当竭力完成。”

        沈绛并没有诓骗左丰年,在来边关的路上,姚寒山就交给沈绛一封信。

        或许沈作明早有预料这一日,所以他提前写了一封信给沈绛。

        信中他言道,若是有朝一日他真的战死,便不用将他运回故里,死了便埋在边关。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她以为自己了解爹爹,可是事到如今,她才发现,自己竟连父亲的一丝洒脱都未学会。

        在沈作明留给的那封信里,她才发现他有多坦然自若,哪怕是提及自己的死亡,都没有一丝畏惧,充满了从容和坦然自若。

        沈绛做不到他这么坦然。

        学不会生死有命这四个字。

        谁杀了他,她就要去杀了谁。

        众人听着沈绛的坚持,不由面面相觑,最终还是左丰年开口道:“既是侯爷的遗愿,我们也定当遵守。只是侯爷头七已过,应及早入土为安。”

        沈绛从京城赶到边关,路上花费了十来天时间。

        所以她说:“我想再陪爹爹两日。”

        “三姑娘这份孝心,侯爷定然能感受到。”左丰年轻叹一声。

        考虑到沈绛刚赶到边关,路上舟车劳顿,众人也就没再多加叨扰。

        府里有老管家在,一切都有条不紊。

        特别是得知沈作明的棺材并不会运回京城,而是留在边关,老管家立即派人去选了山清水秀之地。

        夜里,沈绛留在正厅内,将手里纸钱一点点扔进盆里。

        “爹爹,你别怪大姐姐没能赶来,她此时定也分外伤心吧,”沈绛一边烧纸一边低声念叨,仿佛她说的多了,沈作明真的能听到。

        而后,她沉默了许久,突然轻轻问道:“爹爹,我真的不是你的女儿吗?”

        纵然她已经快要接受这个事实,可是心底总有一份凄惶。

        深黑如墨的夜空中,明月散发着柔和清辉,笼罩大地。

        边关的月,仿佛都比别处明亮。

        可惜,再也没人回答她这个问题。

        沈绛守了几日,下葬的日子便也定了下来。

        皇帝派人也到了边关,圣旨上加封沈作明,看似荣宠不断,却也只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罢了。

        老管家一向干练,诸事安排妥当,过来请沈绛定夺。

        沈绛看了半天,发现也没什么需要改动,便点头应下。

        第二天,便是沈作明下葬之日。

        沈绛早早起身,她如今身边再无旁人伺候。

        她穿好孝服,又披上麻衣。

        待跪在棺材前,想要在下葬的最后时刻,再陪爹爹一程。

        府内早已经忙了起来,只有那个跪在棺木旁的柔弱身影,一点点烧着纸钱,嘴里低声默念着。

        待到了良辰吉时,管事便请沈绛起来。

        “三小姐,”管事见她没动,低声说:“小心误了良辰。”

        起棺的时辰都是算好的,分毫误不得,要不然对丧者有忧。

        沈绛仰头望着面前的棺木,眼眶再次起了一层薄泪。

        只是这次,她忍住了。

        沈作明膝下无子,原本旁人提议寻一位沈氏族亲抱牌位,沈绛却在这件事上格外坚持,她要自己来。

        虽然对于此事,旁人有些异议。

        可毕竟这里并没有沈家的族老,哪怕有沈氏族人,也都是年轻、辈分不高的,这些人都是追随沈作明来边关杀敌。

        因此最后,还是由沈绛亲抱牌位。

        因着沈绛在边关并无熟人,所以并未通知人送葬,也就是左丰年等将军,他们是一直知晓此事的。

        “开门起棺—”

        随着一声拖着长调的声音响起,将军府大门,伴随着吱呀作响声,缓缓打开。

        沈绛立于棺材之前,一身麻衣,手抱牌位,她缓缓抬头,准备迈脚往前。

        接着,她怔在原地。

        沈府外那条昨日还有些安静的街道,今日站满了人,无数闻讯而来的百姓,就这样井然有序驻立在长街两侧,人群并非完全安静的。

        不时从人群中传出啜泣之声。

        沈绛抬头望过去,那些都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她从不认识。

        可是他们却都来了。

        为了沈作明而来。

        就像沈作明从京城远赴而来,只为保护边关的每一寸土地。

        沈绛并不知道,这些人之中有谁是与父亲有渊源,或许是父亲救了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或许只是因为感怀他一生征战沙场,最后以身殉国的壮烈。

        不管他们为何而来,最终,他们都站在这里。

        随着沈绛踏出府门,身后抬棺的人跟着她一起走出府。

        府门口站着的左丰年、宋牧、郭文广等将军,还有雍州城的大小官员,纷纷低下头,让棺木从自己面前走过。

        沈绛越过这些人,走近百姓时,人群中不知是谁的啜泣声,打破了这沉重的压抑,顷刻间,哭喊声震天。

        “侯爷。”

        “沈将军。”

        长街两侧的哭声、喊声、哀嚎声,犹如蔓延而去的巨浪,声声不绝,遮天幕地。

        沈绛却神色冷静而坚定,她的眼泪早已经在之前流干,这一刻,她抱着父亲的牌位,脊背挺直,即便身为女子,亦走出顶天立地的气势。

        漫天的白纸飘洒开来,百姓的哭喊声不绝,身后是沈家的送葬队伍。

        左丰年等人跟了上来,随后百姓们也跟了上来。

        长长的队伍,黑压压的人头,仿佛看不见尽头。

        这一刻,他们感受着同样的悲痛欲绝。

        直到送葬的队伍出了城,来到城外一座青山。

        站在这里的山顶,能够看见仰天关,那是无数大晋男儿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从此,沈作明将长眠于此地,日日夜夜守护着仰天关。

        墓地早已经被挖好,随着旁边一声高唱:“吉时已到,入墓。”

        沈绛望着抬棺的人将棺木移至墓穴之上,她后来才知,原来这处墓穴也是沈作明给自己找好的埋骨处。

        他对生死早已看淡,死了便埋。

        身后的哭声更大,震天彻地,仿佛将整座山都要吵醒。

        不知为何,头顶突然下起了毛毛细雨。

        边关的雨从来都是迅猛的,雨珠斗大落下,可是这一刻,细雨如丝。

        像极了衢州的雨。

        那是属于沈作明故乡的雨。

        沈绛眼看着棺木一点点落下,终于忍不住喊了一句:“父亲。”

        随着棺材一点点没入黄土之中,周围的哭声更剧烈,撕心裂肺,天上细雨落下,仿佛这一刻天地同悲。

        直到一个苍老的哀嚎声,突然迸出最后的生机吼道:“沈将军死了,边关危矣,百姓苦矣。”

        接着,一声巨大响声,竟是一个老者竟是一头要撞上棺木。

        幸亏身侧的清明,及时扑上去。

        以身为挡,这才避免血溅当场。

        沈绛怔怔看着他,嘴唇微抖,可是身后听到老者这句悲呼的百姓,哭声愈发惨烈。

        他们的战神死了,挡在他们面前的保护神没了。

        就在此时,远处的仰天关竟燃起狼烟,那是有敌来袭的示警。

        远处的半空中,烟气直上,虽烈风吹之不斜,细雨浇之不灭。

        “敌袭!”

        “是敌袭!!”

        左丰年当即转头,今日侯爷下葬,众将士都想要来送侯爷最后一程。因此左丰年只留下两人留守仰天关。

        毕竟沈作明死后,西北大营的兵力全部压至仰天关,却轻易不出。

        北戎人攻不下仰天关,更勾引不出他们,犹如拳头打在棉花里,占不到便宜。

        这些日子,两军一直是敌不动我不动。

        “盖棺。”沈绛转头望着身侧的道士,这是方才高唱吉时的人。

        这道士也没想到,一个娇滴滴的姑娘能有如此狠厉眼神,居然当真高喊一声:“盖棺。”

        随着他说完,沈绛已经追着左丰年而去。

        所有百姓目瞪口呆望着她,就见追上喊道:“左将军,我要与你一起前往仰天关。”

        左丰年怔住,一时,竟忘了拒绝。

        待沈绛离去之后,人群中的哭泣声竟莫名小了。

        许多人的目光都追着那个穿着麻衣的女子,那是沈作明的女儿。

        是他的女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