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山野幽居 > 第54章 不要寄托于来世

第54章 不要寄托于来世

小说:山野幽居作者:长安安君字数:1201更新时间 : 2020-01-10 08:46:20
  《净土十疑论》说:“有智慧的人内心强烈地想求生净土,以便能够证悟往生之事了不可得,如此才是真正体悟了无生的道理。”

  普通人被“生”这件事所系缚,听到往生,以为就是先死后生。

  听到无生,又以为是没有投生。

  其实,这全都是对佛教的误解。

  认为佛教是放弃今生,以求来生,把对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来世的极乐世界。

  真是大错而特错。

  心外无有一法可得,佛亦无有来去之相。

  从唯心的角度来看,心是周遍收摄一切万法的。

  所谓,往事本来就是自心中之事。

  世上一切唯心所作,就在一切“有”的当下本来即是“空”。

  因此,没有舍报往生去来之事。

  凡是善恶这两件事、苦乐两种果报,都是身口意所造成的,是由四缘所生、六因所成、五种业果所收摄。

  若一念心起嗔恨邪淫,即是地狱业。

  若一念心起悭贪不舍,即是饿鬼业。

  若一念心起愚痴昏昧,即是畜生业。

  若一念心起贡高我慢,即是阿修罗业。

  若坚持五戒,即是人道业。

  若精进修行十善,即是天道业。

  若证悟人空,即是声闻业。

  若知一切法因缘所生本无自性而断离缘起,即是缘觉业。

  若六度万行一起修习,即是菩萨业。

  若大慈大悲清净平等,即是佛业。

  所谓众生本性具足一切功德的佛性,并非自生也非他生,非因非果,当下即是圆满具足本来清净而究竟觉悟的体性。

  什么是觉?

  觉,就是心体离念。

  离念的样子,就像是虚空法界。

  但并不等同于虚空法界。

  因为虚空法界本身也是妄念所幻化的。

  什么是本觉?

  一真法界平等一相,不是如来常住的法身,依此法身而指出众生本具的觉性,称为本觉。

  一切言教所谈的修行法门,无不是为了显示此本来具足的觉悟体性。

  以念佛为有念,以往生为有生,这是一般的常见。

  以不念佛为无念,以不求往生为无生,这是迷惑的邪见。

  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这是佛法中的第一义谛。

  在真如实际清净平等的究竟境界来说,是不受一尘一垢所染着的,如此则上无诸佛之可念,下无净土之可生。

  为了都摄六根,因此才有了修行三昧。

  以便达到回归自性的修行法要。

  所谓的本心,是圆满湛然虚灵寂静,涉入万法而无执碍,不可以形相求取,不可以言语表达。

  所谓的净土法门,即是法界的缘起。

  何谓法界?

  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不仅不是决然的色法,也不是刹那变灭的妄心。

  才有能生起之相,即属于所缘之物,而不是能缘者。

  不得已而强名之曰:“无相”。

  而虚空也是无相,但有表露显现之相。

  又不得已,把现前的一念心的“无相”,称之为“真”。

  因为它是无相而真。

  自心既然是无相而真,那么从心所现的一切诸法,无不是无相而真。

  这就是所谓的法界。

  何谓法界的缘起?

  无论圣凡皆是此法界,没有分别,无增无减,与生死毫无交涉,和迷悟也不相干。

  然而,因为随顺法界的缘故,出生了偏空和究竟。

  由于迷昧法界的缘故,虚妄现出了分段和变异二种生死。

  虽然迷昧而转于生死之间,但是法界依旧不变。

  无奈众生从来未曾体悟证知,因此终究无法了脱生死。

  《维摩诘经》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华严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诸法从心生,诸法从心灭。

  心法本来空,取舍不可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