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随身系统之先欠一个亿 > 第三百五十九章 秋收

第三百五十九章 秋收

小说:随身系统之先欠一个亿作者:一个弱女子字数:2042更新时间 : 2019-09-12 20:05:04
  “当不得小姐夸赞,我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

  小花害羞低头,继续专心刺绣。

  她的手艺都是夫人手把手教的,听夫人说,整个天下,刺绣流派众多,夫人会的也只是流行和常用的几种。

  前几日去苏州,小姐特意给她买了好些个苏绣的成品,够她好好琢磨一阵子。

  其实要她说还是小姐的灵机太过神奇,能教人画画,她跟着学了素描。

  见识过很多新奇有趣的花样,绣出来的东西,居然卖了不少银钱。

  所以小花虽然没有闻香楼的股份,凭着自己的各种刺绣作品,也积攒了一笔不小的银子,同龄人中算是佼佼者。

  “你别谦虚,我看你最近画技也是进步神速,画的小可爱惟妙惟肖”

  小花这么有天分,顾菲菲心里也为她高兴。

  也不知道空间里有没有关于刺绣类的书。

  得空她去翻翻,有的话也能交给小花,帮她更上一层楼。

  “你多练练,再过几年,我出银子给你开个绣庄”

  顾菲菲越说越觉得可行,总不好她和小清都有自己的事业,小花没有。

  几人还小不觉得有什么,等长大了,差距拉开,怕小花心里会不好受。

  “绣...绣庄?小姐,我不行”

  小花觉得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挣得银子已经很满足。

  不夸张的说,只要她一直绣下去,完全能供得起石头哥读书。

  “这有什么不行的,小花我跟你说,当初我也觉得自己开甜品店不行,还是小姐和大家鼓励我......”

  小清上阵,小嘴巴拉巴拉说了一通,堪称最强洗脑。

  “我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

  顾菲菲再一次从书堆里抬起头,就看到小花脸憋得通红,给自己打气。

  刚好韩巴子发了消息过来,汇报学堂进度、新店选址和人事改派事宜。

  满满几千字,洋洋洒洒,不像赵德安的严谨风格。

  而是思维敏捷跳脱,也很能说,她以前就觉得韩巴子能当个说书先生,这口才和小清有异曲同工之处。

  两个同样很有主张,都很能说的人,难怪碰到一起会吵架。

  顾菲菲针对韩巴子说的几种,一一提问和回复过去。

  这样的日子呆了三天,顾菲菲就感觉不是一般的无聊。

  新店那边已经走上了正轨,不需要她再操心什么,开新店的成本因为收的订金太多,差不多回笼。

  既然手里的银子有许多剩余,第二家大学城也开起来吧,就开在隔壁石安县。

  “老大,我替石安县的孩子们谢谢你”

  韩巴子第一个知道顾菲菲决定,心里暖洋洋的。

  不管他走的多远,石安县是他的根,是他的故乡,是他始终不会忘的地方。

  群里大部分人都是石安县的,所以顾菲菲这个决定一出来,收获了很多人的感谢。

  “谢我做什么,你们不是感叹学的东西太精妙,没有人可以分享、交流讨论吗,等齐省大学城都修好,你们可以出岛亲自过来选学生”

  “真的吗,好期待,学生物学的生不如死,又寂寞成狗”

  “学医的也需要很多帮手,同期待”

  “我想当个授课先生,可惜我还没考过秀才,不说了,继续头悬梁锥刺股去也”

  群里从顾菲菲这句话后,变得热闹起来。

  顾菲菲的灵机好一时间被刷屏,尤其是最后一句想当教师的话,打动了她。

  她总觉得这个时空的科考不太合理,三年一次考试,每次一个省只有前五名能胜出,夺得秀才之名,更不用说举人和进京考试之类。

  光是秀才的门槛,顾菲菲就觉得这难度不亚于前世华国的高考。

  其中原因,顾菲菲觉得一方面是教育资源只属于少数人的特权。

  另一方面,读书成本太贵,纸质书籍,和印刷等技术上限制了多人求学。

  还有就是陈国不够开明,对知识的把控很严格,这也是一个封建王朝制度和帝王的局限性。

  等她的大学城办起来,成规模之后,光是授课老师方面,就不好找。

  毕竟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愿意出来教书,很多都是埋头苦读,想挣个功名,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综合情况下,顾菲菲觉得应该随着大学城办起来的同时,民间独属于闻香楼的教师考核制度,也应该办起来。

  很多童生,虽然没有秀才之名,但是教授别人绰绰有余,再不济还能教一些刚入门需要启蒙的学童。

  这样她就能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算是钻了制度上的漏洞,也能让那些童生多一些经济来源。

  就像是前世那样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等第一批学生毕业,可以根据分数进入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是哪一行要学的地方都有很多,还可以和民间艺人合作,以后的学生们多一个谋生的技能。

  只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就不能实行免费教育,得要付学费......

  顾菲菲提笔写下了所有的想法,想的入迷,直到傍晚吃饭的时候,还在想这件事。

  “再过几天,等玉米收完,也能收红薯,今天下午,有一户农家提前起了一陇地红薯,个个有这么大,红色的皮,里面的肉很甜,不吃看着也欢喜”

  顾成说完,用手比了比红薯的大小,笑的和孩子没什么两样。

  “要是每个红薯都有这么大,像菲丫头先生说的那样,每一亩地至少亩产四五千斤的话,以后天下将再无饿肚子的人家,咱们陈国的盛世要来了”

  顾菲菲默默的吃完饭,对顾成爹爹的话很是赞同。

  当年的康乾盛世,依靠的不就是玉米、红薯和土豆吗。

  土豆她还没推广开来,但有了红薯和玉米,也差不多。

  “不管怎么样,总比那几年大旱来的好”

  “夫人说的对,今年咱们齐省都种了玉米,虽然第一年因为种子不多,收获的不多,再过几年家家户户日子就能好起来”

  “也不知道菲丫头的先生什么时候能游学回来,真是要感谢他,感谢他带来了新粮食,救了不知其数的百姓”

  “过了秋天,这冬天就紧跟其后,乔先生还没回来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