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等你在田园 > 第十九章 购买柴米油盐

第十九章 购买柴米油盐

小说:等你在田园作者:名流168字数:8243更新时间 : 2021-04-11 19:15:47
  
王宝儿看着,王张氏手里鼓鼓囊囊的钱袋,现在,王家总算有了一些银子。
有钱,就有胆量,有钱的感觉,就是爽啊!
王宝儿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她心中不由的,突然涌起了一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
今天,是王宝儿第一次来镇上,可惜一直忙到现在。
如今,她终于可以,在古代的街道上,好好逛一逛,欣赏一下,古代的稀奇玩意。
今天,王张氏售卖腌冬笋,狠赚了不少的钱。
王宝儿娘俩,连走路都带着风,她们兴冲冲的,准备购物逛街去啦。
(呵呵,这可是从古到今,所有女人,都喜欢做的事情!)
也许,是因为过了太久,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穷困生活,王宝儿对吃的食物,总是有一份小执着。
现在,王张氏母女二人,就大步直接奔美食街而去。
这条美食街,并不很长,两边林立的商铺,无一例外,全是卖食物的店铺。
而且,都是一些并不华丽的中,低档的酒楼,还有不少简单的小吃摊子,简陋的平民食铺,类似现代的大排档之类……
王宝儿一眼望过去,基本都是平民消费,因为,走在这条街上的人们,都是一些,衣着朴素的普通民众,而穿着华丽的富贵人家,却廖廖无几。
王宝儿想了片刻,富贵人家,就算是想吃街边的食物,也不会亲自出来购买,完全由仆人出来购买,身份高贵的有钱人家,根本是不屑与普通百姓为伍的。
王宝儿看着古代的美食街,实在有一丝新奇,她睁大眼睛,目不转睛的打量着,街道两边的铺子,与街道上,来去匆匆的行人。
嘿,实在不能亏待自己,因为,她的肚子,正在大唱空城计呢,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王张氏带着王宝儿,在街市上,随意找了一家小面馆,这里的环境,异常简陋,只有几张陈旧的,木桌和木椅,默默地,陈述着它的历史,虽是无名无招牌,但却门庭若市,生意十分火爆。
王张氏和王宝儿,每人各点了一碗,香味十足的素面。
满满一大碗素面,不过才三文钱,面条又宽又粗,带着一种筋道的性格,像极了硬汉柔情。
当面店的老板,将两碗素面,快速的端上来时,热乎乎的食物香气,让饥饿了很久的王宝儿,突然有一种泪流满面的感动。
素面不时的,散发出来,一阵阵诱人的香气,白白的手工面条,浇上了酱色的卤汁,还有几片青菜叶,飘浮在上面,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王张氏母女二人,都是一身的汗水,王张氏擦了擦,额头上细密的汗水,她端起一大碗凉茶水,咕噜咕噜的喝下肚子,顿时,才解了口渴之意。
“哇,面条好香,我尝一尝。”王宝儿看着眼前,这么一大碗素面,她微眯起美眸,感受着鼻端,缭绕的清雅面香。
王宝儿拿起了筷子,挑了几根面条,缓缓的放进了嘴里,让她没想到的,这碗看似普通的面条,居然,有猪肉汤的鲜味,而且,面条爽滑,好吃的,简直让人大吃一惊。
“唔,不错,味道,真的很不错!”面条吃起来,非常的劲道爽口,王宝儿十分满意的,点头如捣蒜的说道。
面汤香辣过后,味道回甜,辣椒碎末,菜油,蒜泥,青菜等一系列的调味,这味道实在是太刺激了。
果然,酒香不怕巷子深呢!
“娘亲,你快尝尝,这味道,跟一般的面条,味道大不一样呢,真是内有乾坤啊!”王宝儿的小脸上,洋溢着璀璨的笑容,她极高兴的,招呼着王张氏。
王张氏被女儿逗笑了,她不慌不忙的,拿起了筷子,小心翼翼的,浅尝了一口面条,然后,乐呵呵的,点头赞叹道:“真的,这家的面条,确实很好吃!”
现在,王张氏母女两人,都像八百年,没吃过饱饭的人似的,她们一直埋着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这家面馆,胜在食材够新鲜,新鲜就是一种朴实的美味,说不出的朴实无华。
看着面前,满满的一大海碗面条,饶是味道不错,王宝儿还是没有办法吃完,于是,她分了一小半碗的面条,给王张氏的碗里。
王张氏可能是真饿了,一大碗素面,她呼噜噜的,几下子吃完了,却仍然觉得没吃饱,于是,她又多要了一碗素面。
王张氏一连吃了二碗素面,这才心满意足地,她抹了抹嘴巴,直到打了一个饱嗝。
卖面条的掌柜,是一位头发微白,身板挺直,精神矍铄,五十开外的老头。
他的老脸上,也溢满了笑容,他愉悦的看着桌上,摞起了三个大空碗,不由赞道:“大嫂,真是好胃口啊。”
老人朴实无华的笑脸,让王宝儿很是放松。
王张氏亦爽朗的,笑呵呵的称赞道:“呵呵,那是因为,掌柜您做的素面,味道实在太好了,我肚里的馋虫,都被勾引出来了。”
“呵呵,这位大嫂,您说得太对了,这家的素面,做得最为筋道爽口,香味也很浓郁,是香田镇上,最好吃的老字面馆。”坐在王宝儿身后的,一位朴实憨厚的大叔,也忍不住插嘴,他啧啧的称赞道。
这样轻松的大众场景,在现代,几乎是非常罕见的。
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似乎变得很淡薄,大家往往擦肩而过,却鲜少会坐下来,和陌生人搭话的。
吃完一大碗素面,肚子已经很饱了,王宝儿看着碗里,剩下的一小碗汤汁,她还是拼命的喝完。
毕竟,浪费是可耻的行为,她放下粗瓷碗,打了一连串的饱嗝。
面馆旁边,有很多各类,特色小吃摊子,还有一些蔬菜瓜果的小摊贩,挑着篮子,走街串巷的,四处叫卖,这一幕好生热闹,远处的各种小吃的香味,一阵阵扑鼻而来。
可惜,王宝儿已经吃饱了,她再也没办法,品尝其它的美食。
王张氏喝完,最后一口素面汤,拿出了钱袋,付好素面的九文钱。
不过,王张氏还是有些心疼,毕竟,银袋里的钱,也不是十分多。
价廉物美的素面,一直不变的品质和口味,这才是真正的皇道!王宝儿好心情的暗想。
王张氏母女二人,都吃的腰滚肚圆,王张氏看见女儿,笑的眉目如画,她的眼里,不经意露出一抹宠溺。现在,王张氏准备带着女儿,好好的去逛一下,古代的家居集市。
王宝儿一听,立马两眼放光了,她忙不迭地的点着头,不知道这古代的集市,到底是何种光景的,她心里可是很好奇滴。
一路上,王张氏的心情,格外舒畅,她甚至哼着乡村小曲,心情愉悦的,快步走在街道上。
王张氏带着女儿,母女二人高高兴兴的,走向西市专门卖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的杂货店。
西市,是香田镇上的购物天堂,各类米粮,调料,食材,居家用品,基本上都可以在这里买齐全,不仅品种繁多,而且,店铺也非常多,价格十分的公道便宜。
王宝儿很快就走进了,一条由青石铺就的古街道,古朴典雅的小巷,处处诉说着铅华洗尽,两边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
醋坊中,一坛坛,一罐罐手工酿造的纯粮醋,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面坊中,王宝儿兴致勃勃,饶有趣味的看着,伙计不停的,推动着沉重的石磨,白白的面粉,缓缓地溢出来;……
布坊里,满面沧桑的老婆婆,坐在古老的织布机前,细心认真的,不停的纺织出,漂亮的土棉布;
油坊中,巨大的老树木,制成的简陋榨油器,令王宝儿叹为观止;
还有药坊中,飘出隐隐的,淡淡药香,若有若无的,在鼻间萦绕……
王宝儿沿路上,好心情的欣赏着,颇具唐朝时式的古建筑,让她遐想翩翩。
时光,就在不知不觉间溜走了,这里的生活,就像河水,恬静中流淌着幸福。
王宝儿踏着脚下的青石板,聆听着,深藏于小巷中的叫卖声,她深深的感受到,弥漫着特色小吃的烟火气。
小小的香田镇,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各类小吃,日常用品等,什么都有售卖。
王张氏心里默算着,银袋剩下的银钱,她将家里急需要,添置的各类东西,大致安排了一下。
目前,家里有许多,需要花钱的地方,粮食,油,盐,棉布,还有各类蔬菜种子等等,这些都是必须,急需要购买的东西。
其它还有一大堆,她想购买,但是,却已经没有余钱,去购买的东西。
王张氏准备,先给家里买一些粮食,原先剩余的口粮,眼看着也快吃完了,现在,她好不容易赚了一些银钱,王张氏第一时间想到,家里需要添置的粮食。
以后,家里最好能,餐餐都吃上白米饭。
王张氏和王宝儿,一路上,她们东看看,西停停的,好不容易来到了,卖粮食的米铺。
古代的米铺,没有现代超市的品种多,这里,只有简单的,几种主粮和一些粗糙的副粮。
而且,不同的店家,价格上面,也会有一些起伏波动的,还有个别的奸诈粮商,也会缺斤少两的,所以,挑选一家老实本分的粮铺,是很重要滴!
李记米铺的掌柜,看见来了二位女顾客,他一如既往的,赶紧迎了上来,热情问道:“请问二位客官,需要买一些什么粮食?”
“掌柜,你家的粮食怎么卖?”王张氏随意的看了一眼,抬眸问道。
“玉米面是六文钱一斤,粗粮面十文钱一斤,白面和粗米,是十五文钱一斤,精米是二十文钱一斤,不知客官需要哪些米粮?”李掌柜从善如流的答道。
王宝儿眼巴巴地,看着一袋袋的白米,馋得口水直流,那可是白花花,晶莹剔透的白米啊!
自己有多久的时间,没能好好吃上一顿,正常像样的大米饭了?
不过,王宝儿才暗自高兴了一下,顿时,她又沮丧的低下了头。
因为,按照目前家里的困境,吃白米饭,那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呢!
王张氏深看了女儿一眼,她低下头,深思了片刻。
“掌柜,买十斤粗粮面,十斤玉米面,白面和精米,也各买十斤吧。”王张氏抬眸,浅笑盈盈的说道。
“好的,客官,承惠510文钱。”米铺老掌柜熟捻的,拨动着算盘,亦微笑的说道。
老掌柜身旁的一位年轻小帅哥,此时,正细细地观察着,王宝儿脸上的丰富表情。
他心里十分的好奇,一位才十来岁的小娘子,怎么会有这么丰富的神情?
当他看到王宝儿,落落大方,一点都不扭捏,和小家子气,更觉得她可爱迷人。
李文轩再思及,自己家里,那位已年满十二岁的妹妹,整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五谷不分,除了吃美食,就是和一帮闺蜜,外出玩疯了。
明明青葱岁月,却成天胡搅蛮缠,少不更事,毫不知世故,妹妹根本无法与眼前,这位乖巧,又可爱的小娘子,相提并论。
宰杀价格,这一招,王宝儿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就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每次外出购物时,她都不会忘记,讲价还价这件事,有优惠不享受的人,那才是超级大笨蛋!
而王家,并不是什么有钱的大地主,银子,必须节省着花销才行,王家兄妹三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还吃不饱呢,砍价节省下来的钱,还可以给家里,多买一点粮食。
王宝儿眼神一亮,她不由的,不急不慢的插话道:“掌柜,我在你家米铺买粮食,已经不止一次两次,麻烦你,这次给一些优惠,就算500文钱好了。”
王宝儿竟然也有世俗的一面,这让她一度汗颜,唉,都是贫穷惹得祸!
如今,自己真是有些堕落了,竟为斗米而折腰!
嘿嘿,把穿越女的面子,都丢光光了!
“呵呵,好精明的小姑娘!”李文轩却蓦地低笑出声,就差拍手叫好,他忍不住赞叹,王宝儿的聪慧。
李文轩没想到,这位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小娘子,讨价还价,竟然比商场老手还厉害。
他不由的,对眼前的王宝儿,有些刮目相看了。
小帅哥的声音,真的很好听,像大提琴一样。
他约莫有一米七五的个头,修长的身材,显得很是挺拔。抬起衣袖时,露出的小手臂,可以看出肌肉十分结实,不像一般的文弱读书人,倒有一点像是习武的人。
原来,古代到处都盛产美男啊!王宝儿暗想道。
这位小帅哥,原来就是李记米铺的少东家,难怪意气风发,李家少东家,长得眉清目秀,一支白玉钗,简单地盘住,如墨般的长发,丝绸绣线的衣服,透露出商人家的优越生活。
这位米铺少东家,不仅长得帅气,而且,气质真的是没话说,绝对对得起,儒雅这个词语,王宝儿暗道。
但是,他似乎并没有,普通商人,令人讨厌的,阴险狡诈铜臭味,憨厚朴实中,反而多了几分儒雅。
他微笑时,宛若一盆清水,泛起的涟漪,淡淡的,却又不乏笑意。
李文轩也有一些吃惊的,认真打量着王宝儿,他心里暗道:这位小姑娘,果然有些与众不同。啧啧,就连平素见惯了,美人的他,都忍不住多打量了两眼。
面前的这位小姑娘,光洁的额头,翘挺的鼻梁,嫣红的唇,阳光照在她,白皙的肌肤上,像是铺上了一层霞光,明艳照人,又多了一份,说不出的英气。
这样的少女……李文轩怦然心动,他觉得心里某根弦,一下子就绷紧了。
这种感觉,就像看到心爱的东西,想要收入囊中。
米铺老掌柜深深的,看了儿子李文轩一眼,他觉得王宝儿的话,似乎也有一些道理,遂不由的抬头,仔细的,打量了王宝儿一眼。
他低头想了想,乡下普通人家,能够一次性,买这么多粮食的人,还真不多见,当然,除了有钱人家以外,做生意,若能抓住长期顾客,这是很有必要的经营手段。
米铺老掌柜略一思忖,就和颜悦色,十分爽快的答道:“好吧,烦请客官,以后多多光顾小店!”
米铺老掌柜见生意,谈得差不多了,就收敛了刚才的精明。
“谢谢老板,下次,我们一定,再来光顾你家的米铺。”王张氏心情愉悦的,乐呵呵的应答着。
女儿居然这么会持家,还处处为了,改变家里的困境而努力,女儿实在太强大!这让王张氏如何不感动?
王张氏购买好的粮食,很快由米铺伙计,麻利的打好包装,她付好银子后,伙计帮着王张氏,装好了粮食。
王张氏和王宝儿,遂与米铺掌柜道了别,母女二人,并肩走出了店铺。
原本,米铺的掌柜,他原来还有一些质疑,王张氏的购买能力。
可是,当看到这位普通的农妇,竟然一口气,买了这么多的粮食,并十分爽快的,拿出银钱买单。
米铺老掌柜多少有些目瞪口呆,他呆呆的,接过了钱,一时间,竟有些回不过神。
米铺老掌柜心想,这农妇,看起来有些落魄,而且,衣服上,还打着好几处补丁,没想到,出手挺大方阔绰的,相当的土豪,真正是人不可貌相啊!
古代的粮食,产量非常低,很多人家都吃不饱饭,却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费的商品。
若遇上灾年或者战乱,粮食会加倍的涨价,感觉类似,现代的房地产行业。
粮食价格的不定期涨价,给普通的老百姓人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银子真是不经花,王张氏的钱袋,现在,一下就瘪了好多。
刚才,米铺掌柜在算账时,王宝儿在心里,也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掌柜卖的粮食价格,确实算是很平民化。
现在,王张氏她们,又走进了一家杂货铺,这杂货铺子里,一排一排的,摆放着很多东西,锅碗瓢盆,扫帚,日用品,油,盐,酱,醋,糖等调味品,甚至,还有白酒,零零散散的,挤满整间铺子。
王张氏先买了5斤盐,10文一斤,王宝儿突然觉得,自己吃不起盐了,而且,古代的食盐,卖盐的商铺,都需要官铺的审批经。
据说,官府规定,老百姓每次只能,限购5斤食盐。
难怪,娘亲每次煮菜时,仅放入那么一小点丁盐。
王宝儿考虑,以后,王家还要腌制冬笋,或腌制其它,一些过冬的食材,也需要不少食盐。
王宝儿有些纠结,在古代,食盐可是计划商品,本来,她还想多买一些食盐,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
食盐,只需要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就能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呢。
王张氏又买了五斤菜油,10文钱一斤,买了三斤酱油,四文钱一斤;买了三斤米醋,三文钱一斤,买了十个粗瓷饭碗,一文钱一个,王张氏在杂货铺,总共花了131文钱。
王张氏将买好的盐,油,酱油和醋,都一股脑的,放进了自己挑的大木桶里。
她一边挑着沉重的木桶,一边和王宝儿,向其它的店铺浏览着。
路过一家药铺时,王宝儿想起,现代的食用香料。
古代的人,还不太了解,香料的实际功效,只把香料,当做普通药材出售,却不知道,香料原来可以,做出不少的美味佳肴。
王宝儿猜想,在药铺里,或许会有一些,自己想买的香料,她鬼使神差的走了进去。
“宝儿,你进药铺做什么?”王张氏有些狐疑的,看着女儿问道。
“娘亲,我只是想到药铺,买一些烧菜的香料。”王宝儿立马笑呵呵的,解释道。
“哦,”王张氏这才放下了心,她随遂点点头,和女儿一起快步流星的,走进了药铺。
偌大的药铺里,满屋都是浓浓的药香,机灵的小伙计,一看见走进来了二位女客人,他立刻,喜笑颜开的迎了上来。
“客官,请问您想抓什么药?我们的药房,可是全镇上,最大的药房了,什么药材都有,品种非常的齐全。”小伙计嘴角,挂着璀璨的笑容,他卖力的继续吹嘘着。
小伙计约摸十四,五年的光景,微显青涩的脸庞,带上少年独有的笑容,让人特别的亲切。
王宝儿浅笑盈盈的,对小伙计说:“小哥,请给我称一斤八角,桂皮,茴香,各半斤。”
“好的,客官,请稍等片刻,马上就称好了。”药铺的小伙计,倒是十分机灵的,他满脸堆着笑道。
小伙计动作非常麻利,很快的,就将王宝儿所需要的香料,全部一一称好,他还利索的,用油纸包装好了。
“小哥,请问一共是多少钱?”王宝儿浅笑盈盈的,抬眸问道。
前世的王宝儿,因为是南方人,口味略重,她最喜欢吃川菜和湘菜,而这两种菜系,都需要各种的佐料调味,否则,还真不好吃。
“客官,承惠120文钱。”付完钱后,王宝儿拿好香料,和王张氏走出药铺。
她最发愁的,就是每天烧菜时,没有佐料来调味。
现在,终于好不容易,买来了这么多的香料,让王宝儿开心的,忍不住要雀跃起来了。
嘿嘿,就算是再平常不过的萝卜,白菜,姐也能做出不一样的风味。
王宝儿和王张氏,信步来到一个卖糖果的店铺。
王张氏停驻,又买了10斤白糖,白糖六文一斤,总共花了六十文钱。
她们路过一家卖布的商铺时,王宝儿看见王张氏,兴致勃勃的,在布铺门口,再次停下了脚步。
“娘亲,我们要进去布铺,买棉布吗?”王宝儿颇显惊讶,笑盈盈的问道。
“女儿,娘亲想买一些棉布,给你做二身衣服呢!”  王宝儿本来还想拒绝,可是,一低头看着自己身上,明显已经短了,一大截了的衣服,自己真的,需要重新缝做新衣服了。
以前女儿还小,王张氏总是,把自己的破旧衣服,改小一些再给她穿,可王张氏的衣服,本来也不多,现在,根本没法再改为小号衣服了。
若衣服破旧了,还可以缝补一下,又小又短了,王张氏就没法缝补了。
“你哥哥的衣服,也早都破破烂烂的,而且,已经不能再缝补了,今天,我们有一些余钱,正好可以买一些棉布呢。”王张氏眉眼里都是笑意,她心情喜悦的解释道。
王张氏狠了狠心,她准备干脆多扯一些棉布,给儿子和女儿兄妹二人,都做两身棉衣服,也好换洗。
何况,今天赚的银钱,也有王健山,王宝儿兄妹的功劳,她应该好好的,犒劳一下儿子和女儿。
王张氏拿着粉红色,红色二块棉布,走到王宝儿面前,笑着询问:“女儿,你帮我挑选一下,这两款棉布,哪款颜色好看一些?”
王宝儿仔细看了一眼,她注意到王张氏的眼睛,一直盯着红色棉布,就微笑的说:“这个红色的棉布,比较好看!”
王张氏一时间却很为难,微皱起了秀眉。
她有些心虚的,尴尬的说道:“是啊,娘亲也觉得,这块红色的布料,是比较好好看,但是,却要六文钱一尺呢!”
原来,娘亲不是考虑,哪款棉布好看,而是,纠结价钱的问题。
“娘亲,这款粉红色的棉布,多少钱一尺?”王宝儿俏皮的,吐了吐舌头,她浅笑的问道。
“四文钱一尺,若买六尺的话,总共能便宜十二文钱呢!”王张氏一想到,要相差十二文钱,心里实在是很纠结,她舍不得买,太多的红色布料。
王宝儿心不在焉的,挑选着棉布,她完全靠手感,在几块布料间,摸着比较舒服的,来回的滑动。
至于柜台上,摆放的,那些高档绸缎布料,王宝儿不敢多看一眼,因为,她害怕把眼珠子吓掉。
毕竟,只有区区只有一两多银子,哪里真敢大血拼。
王张氏认真的挑选起来,最后,她还是买了四尺红色的棉布,后来,她想了想,又买了三尺粉红色的布。这过日子,还得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嘛。
王张氏娘俩,又跑到种子店里,买了一些蔬菜的种子。
就算王家,现在不种田,但是,在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种一些蔬菜也好呀,也好过天天上山采挖野菜。
王宝儿惊喜的看到,一家卖包子的铺子,白面做的肉包子。
一个肉包子,足足有大人的巴掌大,二文钱一个的肉包子,包子刚出蒸笼,白白胖胖的,还冒着热腾腾的蒸汽。
此时,丝丝缕缕的,正散发着浓郁的肉香,王宝儿喜笑颜开的提议,让王张氏买一些肉包子,回家给大家祭五脏庙。
“老板,来十个肉包子!”王宝儿嘴角擒着淡淡的浅笑,她大手一挥,大方的说道。
王张氏闻言,急忙拉了一下,女儿的胳膊。
王张氏摸了摸,仍有一些胀饱的肚子,她愁眉苦脸的,小声的数落道:“女儿,我吃不下了肉包,你买这么多肉包做什么?我们娘俩也吃不完,如果,你实在想吃,一人一个肉包子,解解馋就行了!”
“娘亲,我想买一些肉包回家,给哥哥和弟弟,也打打牙祭。”王宝儿依然淡淡的,浅笑着回答。 
卖包子的老板,倒是挺机灵的商人,他满脸堆笑,手脚利索的,拿出油纸,快速的包好了十个肉包。 
“客官,十个皮薄馅多,刚出笼的大肉包子,姑娘请拿好,一共是二十文!好吃的话,欢迎您,下次再来小店,赏脸光顾!”包子铺的老板,满脸堆笑,他十分殷勤,热情的说道。
一个肉包,就要二文钱,王张氏抽了抽嘴角,她感觉有些,肉痛到不能呼吸。
等王张氏硬着头皮,付好肉包的钱,王宝儿想了想,她对依然一脸肉痛的,王张氏说道:“娘亲,今天我们赚了一些钱,不若去肉铺,买一点猪肉回家吧。”
王张氏低头想了一下,她也觉得今天,实在是赚了不少钱,的确应该买一些肉,改善一下家里的伙食。
于是,她咬咬牙,带着王宝儿,走向卖肉的铺子,她想要买一些肥猪肉。
在这个古代,猪肉是越肥越好,因为有油水,而且,肥肉炼油之后,还能炒菜,不仅香喷喷的,还可以省下,家里的菜油。
而瘦肉,则会便宜很多呢。
不过,王宝儿其实想看一下,有没有传说中的便宜猪下水?
若真有猪下水卖的话呢,她们还是可以,买一些回家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