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峨嵋岭 > 第二十六章 龙门

第二十六章 龙门

小说:峨嵋岭作者:易木风语字数:3986更新时间 : 2021-04-05 16:30:59
  高三第二个学期的第一个周末,朱老师要求全班学生都不许回家,班级要利用周末组织一次集体外出游玩,这在王通中学还是头一次,班里的同学都很兴奋。

  之前,只是听说过城里的学校有春游活动,但这于对农村的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难道王通中学也要组织学生春游了吗?

  朱老师说:“当然不是,这次集体外出游玩只限于我们班,大家出去不要到处宣传。”

  集体外出时间限于半天,地点就是禹门口。

  交通工具?个人骑个人的自行车,没有自行车的可以和骑自行车的同学自由搭伴,吃食自己带馍馍,中午吃完饭后返回。

  这是哪门子游玩嘛!

  朱老师讲完,同学们就开始集体嚷嚷,但嚷嚷归嚷嚷,他们的内心其实还是很兴奋的,毕竟是大家的第一次集体外出,总比待在学校里念书强吧。

  教室里开始变得乱哄哄的,大家都在相互搭伴,能少骑一辆车就少一辆吧。

  薛峰和申怡心远远地对望了一眼,薛峰询问:“我带你吧?”

  申怡心嘴角一咧,就算是答应了,两人都会心地笑了,各自心神领会。

  不料这时,朱老师径直走到了薛峰的身边说:“明天你带我。”

  语气坚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薛峰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但也没有办法,谁让人家是老师呢。

  他只好给申怡心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申怡心捂着嘴笑了,那意思是:你太逊了!哈哈哈……

  第二天早上吃过饭后,按照先前的约定,朱老师把看门的王老汉“骗”出了传达室,薛峰便趁空偷偷跑去打开了校门,事先埋伏在房后的48班的全体同学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了学校,悄没声息地潜伏在校外的墙根底下。

  不一会,朱老师和王老汉返回了传达室,对王老汉说要出校办点事,王老汉就拿出钥匙开了校门。

  朱老校出了校门与学生们会合后,他的手使劲一招,压低了声说:“出发!”

  同学便“胡拉、胡拉”地骑上了自行车。

  王老汉正在锁校门,听见外面响动挺大,急忙出来看时,同学们已经骑出了老远……

  “朱老师、朱老师,你们这是上哪儿呀?”王老汉在后面大声地喊叫。

  “别理他,快骑!”朱老师说。

  同学们“哈哈哈”地笑成了一片……

  王老汉站在校门口越想越不对劲,返身跑进了校园,到48班的教室一看,哪里还有个人影!

  他这才明白自己被耍了,心里骂一句:“这个不着溜的朱老师,一大把年纪了,咋和一帮子娃娃捉弄我老汉?!哼,你耍我,也不能让你有好果子吃。”

  他转身走向了校长办公室……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如今已经眼看着快出正月了,路过的树木早已泛出了青绿,抽出了新枝,展开了嫩叶,眼尽之处,一片生机,早起的风也不觉得凉了,吹在脸上让人有种说不出的舒服。

  禹门口隶属于隔壁的河口县,位于河口县县城西北12公里处,距离王通镇大约有三十多里路,但由于处于峨嵋岭的尽头,离开王通镇,就是一路的下坡了,骑起车来也省力,同学们便一路地欢声笑语了。

  “同学们一起来唱首歌吧!”朱老师大声地喊道。

  “好啊!”同学们齐声应答。

  “那我起个头,大家一起唱,‘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预备——唱!”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  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

  禹门口地处河口县与陕西交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东西两面大山相夹,黄河从上游的壶口瀑布一路咆哮而来,行至此地,河面宽度不足40米,形如破门而出,其后河道越来越宽,水势也变得平缓起来,相传此处为大禹治水时开山导水而成,“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故而得名。

  同学们把自行车散扔在河边的草丛处,相约奔跑到了河边。

  只见“门”处架有一座铁桥,连通了秦晋两省。

  朱老师带领大家登上铁桥,行至桥中央站定。

  此处向北而望,只见河水迎面奔啸而来,气势万钧,溅起的水花可以拍打到桥上行人的脸上,而转身向南,河面渐宽,由近而远目之所及,流水渐次平缓,极目远眺,河面平整的如同一面镜子,一北一南、一动一静,形成了极强的对比和反差。

  “这禹门口还有一个名字,有人知道叫什么吗?”朱老师见大家沉浸在了这动静变化之中,便适时地开口发问。

  “好像是叫龙门吧?”一个声音回答。

  “对,这禹门口,古称龙门,大家都知道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朱老师说。

  “朱老师,再给我们讲讲‘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呗。”一个女生的声音。

  “咋和小娃娃似的,那故事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朱老师故意说。

  “讲讲呗!”

  “您就再给我们讲讲嘛!”

  “我们又没有听您讲过!”

  ……

  女生们把朱老师围了起来。

  “好,好。我就给大家再讲讲。”朱老师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相传在很早以前,这龙门还未凿开,黄河水流到这里便被龙门山挡住了,就慢慢地积聚成了一个大湖。河里的鲤鱼们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看看,它们从河南孟津出发,通过洛河、伊河一路游到了这里,但一看眼前的情形,这龙门山无水路上不去呀,就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鲤鱼们越聚越多,眼看着这山脚下快盛不下他们了,这时一条大红鲤鱼开了口:‘要不,咱们跳过这龙门山吧?’其他的鲤鱼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好会摔死的!’还是这大红鲤鱼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说罢只见它使出全身力气,纵身一跃,像离弦的箭一样一下子跳到了云里,这时,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眨眼之间,它化成了一条巨龙。其他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便开始一个个试着跳过龙门山,可是它们大多数都跳过不去,从空中摔了下来,额头上也被摔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后来,诗人李白还写了一首诗,专门说的就是这个传说:‘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薛峰听朱老师讲完了故事,突然感觉到朱老师带领全班进行的这次活动,是打着集体外出游玩的名义,却怀着极强的目的性的!

  果然,朱老师继续讲道:“同学们,老师今天想以一个过来人和长者的身份,给大家讲些心里话。人的这一生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关口,就像横亘在鲤鱼面前的龙门山一样,你成功地跳过去了,或许就可以化龙成凤,你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其实人的一生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有些机会一旦错过了,将永远不会重来!大家可能已经知道我接下来要说什么了。是的,如今我们全班的同学正面临这样的关口,五个月后你们将面临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龙门山’,这就是高考。高考的重要性,同学们心里都明白,这里也我不想多说什么。我要说的是,对一个农村的娃娃来说,高考、上大学可能具有另外特别的意义,因为高考不仅仅是你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重大关口,也是改变你的家庭、你的家族命运的重大关口!我们很多同学的家里,都是世代务农的,作为农民的儿子、女儿,你们都对父辈们的辛劳,有着切身的体会,什么叫‘面朝黄土背朝天’,恐怕你们都有着比老师更为深刻的理解!现在这个改变家族、改变父辈命运的机会,就摆在你们面前,你们能够无动于衷、心安理得吗?你不难道就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去实现它吗?!”

  同学们一片沉默。

  “我再问一遍:你们难道就不想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吗?大声回答我!”朱老师大声喊。

  “想!”

  “大声回答我!”

  “想!想!想!”

  “你们应该为自己有机会去改变家族的命运,而无尚的荣光!你们应该为自己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无尚的荣光!你们应该为自己的全力以赴、奋不顾身,而无尚的荣光!”朱老师攥紧了拳头,砸向空中,大声地喊:“你们能不能做到!”

  “能!”

  整齐的回答在山涧回响,仿佛在做着一个庄严的宣告!

  回来的路上,在薛峰的倡议下,48班全体学生走进了王通镇那家唯一的理发馆,男生们清一色地剃了光头,女生们则剪了齐耳的短发。

  朱老师走进校园的那刻,看见校长王学儒和副校长李大头阴着脸站在传达室门口。

  “朱老师,你带着全班的学生游玩回来了?”李大头的语气冰冷地瘆人,饱含着讽刺。

  朱老师却莞尔一笑,走到王学儒和李大头的跟前说:“二位,你们别太早地下结论,咱们等等看。”

  “看?看什么?”王学儒一脸的懵懂。

  “嘘!”朱老师做了个制止的口型,指着校门外说:“你看!”

  校门外,48班的学生陆陆续续地走进了校门,他们有的推着自行车,有的三五结队,神采奕奕,气宇轩昂,看见了他们,礼貌地打了声招呼“老师好”,便走向了宿舍或教室。

  “这?这是?”李大头狐疑地看着朱老师:“他们?他们的头发……”

  “这就是我今天战前动员的效果!”朱老师双手一摊,而后一个漂亮地转身,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48班在全校引起了轰动。

  他们用自己的发型和行动,在全校的师生面前做了宣告、立了誓言。

  这是青春的宣告,青春的誓言!

  宣告着他们在未来的五个月内要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改变命运的誓言!

  他们是这样宣告的,也是这样行动的。

  王学儒一开始对朱老师的话,还不以为然:理个发,改变个发型,就算是彻底抛弃过去、改变自我了?

  但是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他发现48班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明显的感受,是他觉得学生们对待学习有了目标,身上充满了干劲!

  而更为重要的是,与以前每天早上朱老师站在宿舍门口催促学生起床不同,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地改变!

  王学儒觉得这就有点意思了,他来到朱老师的办公室问:“你们那天到底去了哪里?”

  “禹门口。”朱老师低声回答。

  而后,两人相视一笑。

  王学儒走出朱老师的办公室时,回身向朱老师挑了大拇指,赞叹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回到办公室,王学儒就找来了理科班的班主任,说:“人家文科班的变化你也是看在眼里了,怎么,就没有想想办法?”

  理科班主任问:“校长,你的意思是我们也去一趟禹门口?”

  王学儒反问:“去哪儿重要吗?”

  理科班主任又问:“那校长你的意思是?”

  “动力!要激发学生这儿的动力!”王学儒指着自己胸口……

  就在薛峰他们全身心投入地高考冲刺和理科班主任还在绞尽脑汁地想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时候,王得贵出事了,最终使他远离了高考,甚至远离了故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