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峨嵋岭 > 第二十四章 逃兵

第二十四章 逃兵

小说:峨嵋岭作者:易木风语字数:3359更新时间 : 2021-04-03 21:02:52
  1992年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爷爷摔了一跤,就再也没有醒来。

  几天后,便与世长辞了。

  此时,薛峰和薛英一个高三、一个初三,都正值学习最为紧张的关键时期。

  父亲薛奎怕耽误娃娃的学习,只是在爷爷辞世的那天,让薛峰回来看了爷爷最后一眼,就催促着他返校了。

  但对于薛英,他却是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这女子自从爷爷昏迷后,就一直陪在爷爷身边,哭得跟个泪人儿似的,念书的事全然抛在脑后了。

  薛奎劝了很多次,一点儿用也没有,自我安慰地想:“她爷亲了她一辈子,也该着她孝敬孝敬爷爷了,娃这么做,也是有心了。”

  就由着薛英去了。

  爷爷的丧事,由长子大狗操办。

  二狗薛奎便和大狗商量,要给爷爷置办一副松木板,不能让老人用以前的桐木棺材。

  薛奎说:“爸70岁过寿时,我自己亲口给爸说过的。”

  大狗说:“你是说了,可不是爸没有答应你嘛,还亲自躺在桐木板里试了,这你不是不记得了吧?咱们做儿子的,也不能违背爸的意思吧。”

  薛奎说:“咱爸不让用松木板,那是老人舍不得,怕咱们花钱。他操劳了一辈子,老了不能屈着他呀。棺材的事你别管了,我来弄。”

  大狗说:“二狗你说的那是屁话!爸的丧事本来就由我操办,你既然坚持用松木板,那就用松木板,说得好像我大狗出不起一副棺材钱似的。”

  二狗说:“哥,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觉得爸受了一辈子苦,老了不能让他再憋屈。”

  说着,二狗鼻子一酸,眼泪眼看着就掉了下来。

  大狗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别这样,哥知道你的心思。”

  第二天一早,薛奎就到县城的棺材部,拉回了一副松木棺材。

  兄弟二人把棺内铺排好,给老人穿戴好寿衣,把爷爷抬入了棺材。

  大狗瞅着空儿,把二狗拉到了一边说:“棺材的钱你先记着,等事了了,咱一起算账。”

  二狗说:“哥,棺材的事,真不要你操心了。这两年我承包村里的果园,收场还算好,手里还有些闲钱,如今你日子过得紧巴,过事的钱要是紧张话,你就给我张个口。”

  大狗背过脸抹了抹眼睛,又拍了拍二狗的肩膀,没有说话,转身走了。

  其实,大狗和二狗兄弟两家的关系一直不怎么融洽,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妯娌的原因。

  大狗是家里的老大,早早就搬出去住了,腾出来的地方给二狗娶媳妇。

  二狗结婚后的第五个年头,婆娘孟美珍觉得和公公婆婆住在一个院子不方便,鼓捣着二狗盖新房,也要搬出去住。

  那年头,盖个房子不容易,但婆娘是个说到做到的人。

  在婆娘的领导下,那年全家人总共才吃了六两油,硬是从牙缝里攒下三百块钱,人工钱有了着落,又东拼西凑,算是具备了开工盖新房的条件。

  要搬出去住,就涉及到分家,家里本来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分的,爷爷就拆了两间北房,大狗二狗各给一间,就算是把家分了。

  可就在分房时,两个妯娌因为几根椽和两根檩红了脸,吵得不可开交……

  直到现在妯娌两人见了面,还只是打个哈哈,说不上什么交心的话。

  二狗薛奎理解自己的婆娘,心里也因为婆娘跟着自己,过不上好光景而感到惭愧。

  婆娘其实不是那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不会因为那三核桃两枣的事和人吵架翻脸,那些年婆娘使劲地和家人抠,还不都是因为穷吗?还不是钱把人逼成那样的?

  虽然他和大狗两兄弟,没有因为婆娘们的不和翻脸。但各自内心里总都是向着自己家婆娘的,所以两家人就一直不冷不热的。

  这个家呀,要是女人们不和睦,日子就怎么也过热乎不了。

  但让二狗欣慰的是,不论是婆娘还是大嫂,都是识大局懂大体的人,遇上大事或要按规制办的事,两个女人从来都是行在人前、走在人头的。

  这不,父亲去世后,两个妯娌分工合作,人前人后、里里外外,把事情做的有模有样的。

  屋里的事,他和大狗两兄弟是根本不用操心的。

  爷爷去世后的前两天,乡民们都会来吊唁,孝子们是要守在灵前回礼的。

  白天,大狗和二狗两人只好调换着留下一人守着灵堂,另一个先去联系了阴阳先生,在家里的祖坟里选好了地,又去请人打墓。

  村里打墓的人是专门的,这也是一门营生。

  且这打墓,并不仅仅是打个墓穴的事,还连带着下棺、封墓门一摊子事呢。

  虽也算门子营生,但一般儿,一个村里只有一伙打墓的人,绝不会有人抢活的。

  还有,打墓这个营生,年轻人是不愿意干的,都是上了岁数的人,遇上村里有白事时,弄两个闲钱花花。再说,这也是积福积德的事。

  二狗把打墓人安排到了地里后,就吩咐婆娘按时按点按规矩把饭菜送地里,这是一下也马虎不得的。

  之后,二狗又跑到了巷里的金亮老汉家,请老人家出山做父亲葬事的锣鼓头。

  出殡那天,事儿办的周正不周正,这锣鼓头可是个关键。

  好的锣鼓头会带来一群好的鼓手,那锣鼓才能敲出花来,要是找了个烂烂锣鼓头,别说锣鼓敲不到点上,有没有人跟着他一起敲,还在另一说呢。

  金亮老汉不仅是巷子里的老锣鼓头,也是村里的头号鼓手,那鼓敲的,悲是悲喜是喜、快是快慢是慢、静是静欢是欢,不是本巷的白事,想请都难得请到呢。

  金亮老汉看见二狗进门来,就知道他是来干啥来了。

  他拉着二狗的手直哆嗦,眼里含着泪花子说:“娃,你爹的事,不用你来请我,我也会去的,你爹这锣鼓头是非我不行啊!”

  二狗的眼泪就掉了下来,说:“大,您老有心了,但我们这做小辈的,哪敢不来请您呢!”

  金亮老汉朝二狗摆了摆手,颤微微地坐到了圈椅上,说:“娃呀,你是不知道,你爹年轻时,那身体可真叫好,那泳游得!嘿,那么硬朗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二狗说:”我爸还会游泳呢?我都没见过,也没有听我爸说过。“

  金亮老汉眼里一下子就亮了:”嘿,你爹游得好着呢!“

  二狗听金亮老汉有话要说,便说:”大,那您老给我讲讲。“

  金亮老汉这才捋了捋胡子,讲出了一段往事来……

  那是1937年的夏天。

  那一年爷爷十五岁,金亮老汉和爷爷同岁。

  原来他俩是一起玩大的伴儿。

  有一天,他俩一起相跟着去下地,刚出村,便遇上了国民党的军队,就被抓了壮丁,跟随队伍过了黄河,来到了陕西。

  部队辗转了好几个地方,好不容易才在延川的地界驻扎了下来。

  他们四处打听,这队伍到底要去哪儿?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的部队到了延安,这支队伍是被调来去攻打延安的。

  那怎么行呢?

  这天夜里,爷爷便和金亮老汉商量着要逃出去:“不能跟着国民党的军队,去打咱穷人的队伍呀?”

  金亮老汉说:“可咱又能往哪里逃啊?”

  爷爷说:“咱回家。”

  金亮老汉说:“自小到大,咱就没有出过门。跑了这么远,咱能找到家吗?”

  爷爷说:“这一路上我都记着道呢,过了黄河,这队伍就一直在向北走,咱们只要逃出军营,向东跑,肯定不远就能看到黄河,过了河就到咱的地界了。再一路向南,肯定能找到家。”

  说干就干。

  这天夜里爷爷和金亮老汉趁着夜黑摸出了军营,没命似地向东跑,也不知道跑了多远,看见没人追来,才稍微地歇息一下。然而他们也不敢多待,稍稍养了养精神,又继续跑。

  天亮之后,他们又朝东走了整整一天,终于到了黄河边。

  望着河里滚滚的黄沙,金亮老汉犯难了:这河上连个桥也没有,怎么过河呢?

  无奈,他俩只好沿着河岸一路向南走,看看能不能碰见桥。

  哪知整整走了一天,也没看到个桥。

  临近傍晚时,他们又饿又累,实在走不动了。

  爷爷说:“咱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要是再碰上国民党军队,要再想跑,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看来只有游过河了。”

  金亮老汉就吓坏了,说:“我可不会游泳,怎么过呀?”

  爷爷看了看河面说:“这黄河水面也不是很宽。这样,咱们先好好休息,等养足了精神,我驮着你过河。”

  俩人在河边找了个草丛歇了下来,这一睡可就没点了,醒来时已是万籁俱寂、繁星满天了。

  金亮老汉说:“要不,咱们等天亮了再过河吧。”

  爷爷说:“天亮过河,让人看见了反而不安全,就趁着夜里过。”

  于是,爷爷脱掉了全身的衣服,让金亮爷爷趴在自己的背上,驮着他一步一步向河里走去……

  这个地方河面虽不是很宽,但河水却很急,几次金亮老汉都差点被河水冲下去,爷爷便一只手托着他的屁股,一只手游泳,待终于游到黄河对岸时,爷爷早已筋疲力尽,一头便载倒在河岸的草丛里……

  后来,他们两人一路乞讨,走了七天,才回到家里来。

  “后来,你爹还被抓过两回壮丁,都是夜里趁着月色游过黄河逃回来的!你说,你爹要是游泳不好,能回来吗?”金亮老汉最后说。

交流好书  关注vx公众号  【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  可领现金红包!

  父亲的这档子事,二狗薛奎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他听说过当年日本人来的时候,父亲带着乡民们钻过深沟,解放后还当过生产队的队长、磨过豆腐,一辈子勤勤恳恳、本本分分,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却不知父亲还被抓过壮丁,当过逃兵,还一连逃了三次!

  “这事我还真没有听我爸说过,这是头一次听您说。”薛奎说。

  “唉!这是你爹不让给人说的,他说当国民党的兵不光彩!”

  金亮老汉叹了一口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