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峨嵋岭 > 第二十二章 社团

第二十二章 社团

小说:峨嵋岭作者:易木风语字数:3799更新时间 : 2021-04-01 13:22:43
  但是让王得贵没有想到的是:申怡心竟然和薛峰好上了!

  今天晚自习结束时,王得贵本来想约申怡心再谈一谈。

  不料,他屁股还没有离开座位,就看见申怡心快步走到了薛峰的跟前,好像往薛峰手里塞了个什么东西,匆匆离开了教室,而薛峰也紧跟着离开了。

  当时,大家都忙着收拾东西,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幕,但却没能逃过他的眼睛.

  他下意识地觉得这俩人肯定有什么小猫腻,于是就跟在薛峰后面,看看他到底要干什么。

  没想到,刚到宿舍门口,就被薛峰撞了个满怀,从他慌乱的表情中,王得贵知道薛峰一定对自己隐瞒了什么,说要上厕所,怎么却跑向了与厕所完全相反的方向呢?

  王得贵知道薛峰跑去的方向,正是同学们常常约会的池塘边。

  于是他便悄悄地跟在了薛峰的身后……

  果不其然,薛峰和人在约会!

  虽然距离很远,他无法确定薛峰约会的对象是不是申怡心,但从那瘦小纤细的身影来判断,十有八九是她。

  一时间,王得贵觉得自己掉进了冰窟窿里,心里五味杂陈,无以言表。

  为什么偏偏是薛峰?

  申怡心喜欢任何人都没有问题,他王得贵都可以名正言顺地去追求,他相信自己有把握、也有能力改变她的心意,把她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

  可为什么偏偏就是薛峰?自己的好哥们好兄弟?

【看书领现金】关注vx公  众号【书友大本营】  看书还可领现金!

  如果自己再去追求申怡心,以后又如何面对薛峰?

  可是,如果就此放弃,往后的日子里,俩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卿卿我我,自己又如何能够忍受得了?

  王得贵站在黑暗里,觉得自己好像被一盆冰凉的水,从头顶给浇了个透心凉。

  虽然天气刚刚入秋,此刻,他却觉得瑟瑟发发抖了!

  算了,自己退出吧。

  从刚才薛峰大声喊出的那一句话可以知道,他们俩人正在商量文理科分班的事,看来他们都要上文科了。

  与其今后同在一个班里看着他们难受,还不如不在一个班,离他们远点儿好。

  就在这一刻,王得贵终于最后下定了上理科的决心。

  原来他还想等等申怡心最后的决定,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了。

  她的决定已经和自己没有了任何关系,眼下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自己不能和她或是他们上同一个班。

  眼看着申怡心离开了池塘边很久,王得贵才拖着铅注般的双腿,向着操场的跑道走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圈,校园所有的灯光都暗了下来,四周一片寂静的时候,他才回到宿舍,这里已经是鼾声一片……

  这个周末,薛峰找王得贵,要跟他一块骑车回家时,王得贵找了个借口,独自一个人早早离开了校园。

  薛峰虽然觉得有些反常,却也没有上心。

  现在他满脑子都是申怡心,幸福和喜悦已经填充了他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根本不容许他去关注其他的事情。

  正好瞧见申怡心推着自行车,从女生宿舍出来,薛峰便跟了上去……

  自此以后,每个周末,薛峰和申怡心总是相跟着一起骑车回家。

  申怡心的家在县城的边上,比他村要远些。薛峰每次便骑着自行车把申怡心送到她村口,望着她的身影消失在小巷子里,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返。返校时,他又会提前到申怡心的村口等她。

  再后来,申怡心干脆不骑自行车了,让薛峰带着她。

  薛峰怕自行车后座凉,还让母亲缝了个棉垫绑在了后座上。

  申怡心一开始坐在后面,还显得小心翼翼,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但没过多久,她就开始用手臂挽起了薛峰的腰。

  薛峰顿时觉得触电一般,浑身充满了力气,爬大坡时也不舍得让申怡心下来。

  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儿,仿佛是想把以前没有说的全都给补上。

  薛峰有时还给申怡心讲当地的笑话,常常逗得申怡心“咯咯”地笑上个没完。

  有一次上坡的空儿,薛峰给申怡心讲了个笑话:闷娃家住在坡底,一天他骑着车去城里办事,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蹬到坡顶。在县城里办完事回来时,下坡根本不用蹬,一阵风就下来了。闷娃想:“这下坡比上坡轻松舒服多了呀!”于是,他去把自行车又推到了坡顶,重新又骑着自行车下坡,一遍一遍地在那块儿反复。天快黑了,闷娃婆娘看他还没有回来,就出门去找,看见闷娃站在那儿对着大坡发愣,就问:“你在这干啥呢?”闷娃说:“咱家房就盖错了,选在了坡下,天天出门还得上坡,费死个劲!要是住在坡上,不是就可以天天下坡了吗?那多爽快啊!”婆娘想了想说:“那不行,住在坡顶天天回屋还得上坡,还不把人乏死啦?!”

  申怡心在后面乐得直不起腰来,便跳下车来,弯着腰捂着肚子,一边笑一边问:“你是不是嫌带着我上坡累,也想着下坡呀?”

  薛峰说:“不是,我喜欢上坡。”

  申怡心问:“那是为啥呀?”

  薛峰说:“上坡骑得慢,我可以和你多待会,下坡骑快了,你一会就到家了呀!”

  申怡心脸一红,跳起来佯装要捶打他。

  薛峰也不躲闲,“嘿嘿”地笑着,任由申怡心那绵软无力的小拳头,肆意地落在自己的胸口……

  文理分班后,语文老师调换了,新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老师,圆脸,小眼睛,总是顶着一头乱蓬蓬的头发,给人一种油腻腻的感觉。

  关于这位语文老师,学校以前就传闻他生活作风不太好,结婚后没有多久,就在外面和他如今的婆娘在一起了,被他的媳妇发现后,没有办法只好离了婚,娶了现在的婆娘。

  还有人说是他把现在婆娘的肚子弄大了,人家逼着他离婚的,还说他的前妻人挺漂亮的,他才不想离婚呢。

  由于是语文课代表,薛峰少不了往语文老师的办公室里跑。

  这是一个带火炕的办公室。炕前立了一个大衣柜,把炕与窗户分隔了开来,立柜与窗户的中间,摆了张桌子,放了锅碗瓢盆之类做饭的家什,屋子的最里头立着张桌子,紧挨着火炕,坐在炕上就可以办公吃饭,一桌两用。

  语文老师的婆娘也一起生活在这个不大的房间里,她不算漂亮,但也不算丑,平日里也不多说话,老是低头做着家事,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般人儿。

  薛峰怎么也想不通:语文老师怎么会抛弃新婚不久的漂亮婆娘,而和这样的一个女人勾搭在一起呢?

  但想归想,那是人家的家事,与自己、与教学都不相干,人家又是自己的老师,该尊重还是得尊重。

  语文老师开始带薛峰他们班没多久,就向学校建议办个文学社,其理由是王通中学以文科见长,应该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文学才能。

  校长王学儒觉得他的建议合情合理,就同意了,并且让他来主导文学社的管理工作。

  文学社成立没有多久,语文老师提议文学社出个小报,让全校的学生来投稿,每个月出上一期,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王学儒问:“这需要钱吧?学校可没有这方面的费用啊。”

  语文老师说:”就是个小报,纸张就用学校里现有的纸张,也不用到外面印刷,用学校里的油印机。再说数量也不大,主要是在校园里让学生们相互传阅着看就行。“

  王学儒说:“只要不花钱,你就看着办吧。但是注意,不能影响教学,更不能占用学生们学习的时间。”

  语文老师笑着说:“那肯定是不会,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来做。”

  文学社要出小报的消息,很快就在全校的学生中间传了开来,学生们的投稿热情很高,很快就收集了几十篇稿件。

  薛峰因为是语文课代表,就开始帮着语文老师核稿、刻印。

  这些稿件有微小说、诗歌、散文等,也有学生们创作的画作。

  语文老师说:“画就算了,学校油印机印不了,每一期也用不了太多的稿件,注意选择文学性好一些的作品,要少而精,类型尽可能全一些。”

  薛峰按照他的要求重新选了一遍稿件。对于一些整体立意很好,但存在瑕疵的文章自己能够修改就给修改了,没法修改的就联系写作的同学,让他们自己修改。

  当把审核过的十几篇稿件交给语文老师时,老师很满意,还夸奖薛峰的文学功底不错。

  说着拿出了一篇署名“杨柳”的发刊词,让薛峰和其他稿件一起排版油印。

  薛峰问:“谁是杨柳,是您吗?”

  语文老师说:“这个你就别问了。”

  薛峰联系了学校管油印机的老师,要来了蜡纸,又找了两个字写得漂亮的同学一起排印、刻印,班里的麻杆、小皮球几个女生画画不错,张落着给配上了插画、描边……

  这样,文学社的第一份小报《星晨》便很快面世了,在校园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学生们都在争相传阅。

  有些学生还把小报传到了别的学校,外校的学生就委托王通中学的学生给自己带小报。

  这样,第一次油印的一百份很快就不够用了。

  薛峰他们只好加油了一百份,才勉强够用。

  王通中学办了文学社,还出了《星晨》报的消息,很快便在全县的初中、高中传了开来。

  到《星晨》出第二期时,县城各个中学的学生投稿,便如雪花般地集中到了王通中学……

  这下,该轮到薛峰为难了,他问语文老师:“《星晨》是咱们学校的小报,要不要发其他学校学生的稿件?”

  语文老师肯定地说:“发。只要稿件的质量高,该发就发,反正都是学生的作品呗。”

  说着又拿出了一篇杨柳的诗歌,要求放在头版发。

  只是这么多的稿件,薛峰一个人肯定是审不过来了。

  他只好发动班里文笔较好的同学一起审稿。

  结果选来选去,还是选出来几十篇稿件,比《星晨》第一期的稿件数量,足足多了两倍!

  这样一来,刻写、油印的工作量都大大提高了。

  最后,全班同学一起上阵,总算是把《星晨》的第二期按时印出来了。

  同样地,又被学生疯抢一空,薛峰他们只好又加印了两次,还有学生陆陆续续地来要……

  这下,校长王学儒不干了,纸张的用量太大了,远远超出了他之前的估计。

  他找到了语文老师,说:“这样下去可不成,学校纸张的费用也不够啊。学校每月只能给文学社提供一百份小报的纸张,超出的纸张你们自己想办法,要不《星晨》就别办了吧。”

  语文老师问同学们:“《星晨》报还办不办?“

  班里的同学这两个月办小报正在兴头上,哪有不办的道理?

  语文老师说:“要办的话,超出的纸张只能我们自己解决了。这样吧,每个月全班同学每人捐一块钱,用于购买纸张,行不行?”

  一个月一块钱也不多,学生们高兴地答应了。

  这样一来,每月一期的《星晨》报,俨然成了班里的头等大事。

  薛峰的跟前,也总是簇拥着一群人,审稿、刻写、插画、油印,忙得不亦乐乎!

  他在班里的威信,也渐渐树立起来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