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峨嵋岭 > 第十章 护棺

第十章 护棺

小说:峨嵋岭作者:易木风语字数:3313更新时间 : 2021-03-20 14:57:11
  张儒生老师的儿子和儿媳很快就来到了学校,二人看了看已经穿好衣服躺在床上的父亲,象征性地哀嚎了两声,儿媳便开始翻箱倒柜地拾掇老人的遗物。

  校长王学儒、副校长李明生和张老师的儿子便来到了校长室,商量善后事宜。

  三人坐定,张老师的儿子开口问道:“你们学校计划怎么赔偿呀?”

  王学儒说:“咱们先要把话说明白,不是赔偿,是抚恤。”

  他略略顿了一下,接着说:“你的父亲张儒生同志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三十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可以说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出的学生也是桃李满天下,他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眼看着再有三个月就要退休了,没想到出了这种事!你们家属的悲痛之情,我可以理解,但同时,学校也失去了一位优秀教师,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损失。对于张老师的意外离世,我们和你们家属一样,也十分悲痛,也愿意给予张老师的家属一定的抚恤,但这是抚恤,不是赔偿。张老师是被烟迷的,关于冬季生火炉的问题,原本学校老师的办公室和学生的宿舍、教室一样,都是不允许的。但因为学校有很多老师是和家属们一起住在办公室,不让生火炉的确说不过去,所以学校的做法是,对于老师们生火炉的事不做硬性要求,你愿意生就生,炉具、蜂窝煤自己买,发生问题也与学校没有关系,这是和老师们开会共同决定的,学校的义务就是在入冬前提醒各位老师做好用火安全工作,防止发生火灾、烟迷等事件。今年入冬前,学校也进行了宣传和提醒,不信你去看,张老师办公室的门后头,现在还张贴着‘安全提示’呢。”

  这一席话把张老师的儿子给说急慌了,他说:“那我爸还死在了你们学校呢!”

  王学儒说:“这就对了嘛,所以学校要给予抚恤嘛,但这个抚恤金到底能给多少,你们家属说了不算,我这个校长说了也不算,得看上级单位也就是县教育局的规定。”

  王学儒说完,张老师儿子明显气馁了,问道:“那到底能给我多少?”

  王学儒说:“我这就给县教育局打电话。”

  说完便出去到传达室打电话去了。

  屋里只剩下副校长李明生和张老师的儿子两个人。

  李明生说:“你这个人太实诚,人家说啥就是个啥,由着人家摆搭哩。听我说,一会再给他要丧葬费。”

  张老师的儿子一脸疑惑地问:“啥是丧葬费?”

  李明生白了他一眼,说:“你个闷货,你埋你爸不花钱啊?!你就说你没钱,埋不了你爸。”

  张老师的儿子这才算弄明白了,怯生生地看着副校长李明生直点头……

  王学儒打完了电话返回到屋里,说:“我已经给县教育局张局长汇报了情况,张局长对于张老师的突然离世,也感到十分遗憾和悲痛,一定要我向你们家属,转达他的慰问之情。抚恤金的事情是这样的,按照县教育局的规定,是支付亡者一年的工资。我大概算了下,张老师一年的工资不到三千块钱,张局长说‘张老师是老教师,适当给予一定的照顾,抚恤金就按三千的整数给’。”

  张老师的儿子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末了,看了一眼副校长李明生,说:“那丧葬费呢?”

  王学儒一看这两人的架势,就知道这定是李明生出的主意,便不动声色地说:“丧葬费?啥丧葬费?”

  张老师的儿子耷拉着脑袋嘟囔道:“我没钱,埋不了人。”

  王学儒一听就火了,说:“你这话就不是人话了!噢,你老子把你养这么大,现在人没了,你一句没钱埋就完了?你出钱埋你老子不是人之常情、理所当然的吗?还给学校要丧葬费!传出去你不觉得丢人吗?再说了,这三千块的抚恤金是给你干啥的?不能用来埋人吗?这钱是让你自个儿花的吗?”

  张老师的儿子闷着头,一声不吭。

  李明生看见王学儒这阵势,便出来打圆场做好人:“王校长你先别生气,死者家属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嘛!毕竟张老师是在咱学校里没的,我刚才也了解了,他家里确实是困难。”

  王学儒没好气地回了一句:“困难也要埋老人嘛!”

  说完,又觉得目下也不便和李明生把脸皮撕破,便转过身面对着李明生,以商量的口吻说:“李校长,你看这样行不行?现在张老师的遗体放在学校的办公室里,也不是个事。这样吧,就由学校出500块到镇上置办上一副棺材,把张老师赶快送回家吧?”

  李明生见王学儒做了让步,便顺水推舟道:“这样也好。家属觉得呢?”

  张老师的儿子点了点头。

  王学儒见事情谈妥了,这才对张老师的儿子说:“这500块钱可不是什么丧葬费,这是学校全体老师的心意,以表达对张老师的敬重。”

  说着,他又转向李明生继续说:“学校经费这么紧张,哪里有钱出这500块!李校长,这样吧,下个月全校教职工的工资,每人扣10块钱,算作给张老师的捐款,你看这样可以吧?”

  事情到了这地步,李明生还能说什么,只好含糊地回答:“这样好、这样好。”

  抚恤金的事情是谈妥了,却遇到了另一个难题:遗体怎么送回去?

  张老师的儿子说:“村里到学校要翻一个大坡,路上都是冰凌茬子,车根本不敢走。我推着自行车过来,还摔了几个跟头呢。”

  王学儒也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

  按照当地的风俗,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天是要合棺的。

  再说,遗体放在学校也不是个事。

  这场雪啊,你可下得真不是时候!

  三人一时还真没有对策,就犯难了。

  这时,一直守候在校长室外的王得贵推门走了进来,大声说:“王校长、李校长,张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把张老师送回去!”

  说着,王得贵把手指向门外。

  几人这才看见48班全体学生,都站在校长室门口。

  只听见他们齐声喊道:“我们把张老师送回去!”

  王学儒的眼睛就有些湿润了:“好,好,就这样,同学们,我们一起送张老师回家去!”

  他说着,大手一挥。

  就这样,1990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后,王通镇的街道上出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一支三四十人的队伍护送着张儒生张老师的灵柩,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缓慢前行。

  队伍的最前方是张老师的儿子和儿媳,中间是在校长王学儒带领下的48班18名男生,他们或推或拉着一辆放置着棺材的小平车,平车的一侧张拉了一条白布,上书:张老师,我们想念您!平车的后面跟随着16名女生,她们一边走一边向空中抛散着纸钱。

  他们走街穿巷,一路上历经打滑、溜车等各种突发状况,多名男生因摔倒而受伤。

  但同学们没一人退缩,他们在王得贵的指挥下,下午三点时,有惊无险地把张老师的棺材,送到了15里开外的东张村。

  在村口,等候多时的锣鼓队,把灵柩迎回了张老师的家里……

  一切安排停当后,王学儒和王通中学48班的34名学生水也没有喝一口,又步行返回了学校。

  回到学校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王学儒特意安排食堂的师傅,专门给48班学生做了一锅水煮白菜。

  这是一锅与往日不太一样的水煮白菜:白肉片子特别多!

  让王学儒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王通中学校长和学生护送优秀人民教师灵柩的事迹,便在全县流传开来。

  还传得有鼻子有眼,说什么张儒生张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敬敬业业,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最后累倒在了讲台上!

  有人说,张儒生老师爱岗敬业,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般,还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还有人说,昨天护送灵柩的队伍哭成了一大片……

  这件事在整个县城成了一大新闻。

  据说,还有一些乡民和张儒生以前教过的学生,主动去东张村吊唁张老师。

  张老师的儿子这一回可真是挣足了面子,逢人便说王通中学校长和学生有情有义的好话。

  教育局张局长还专门给王学儒打来电话,说:“这件事办得好!大力宣传了教育工作,提高了教师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使张老师的英灵得到了慰藉。教育局研究决定,奖励你王学儒500块!”

  弄得校长王学儒哭笑不得,反复推辞说不能接受局里的奖励,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张局长说:“这是局里的决定,你说不要就不要啊?必须接受!”

  无奈,王学儒只好答应了,不过他觉得这钱自己拿了也不合适,下个月就不用再扣老师们的工资了,全当这500块给张老师买棺材了。

没钱看小说?送你现金or点币  限时1天领取!关注公  众  号【书友大本营】  免费领!

  又想着,既然这事变成好事了,就应该把戏做足。

  于是在张儒生老师出殡的日子,王学儒又安排王得贵带领十几个同学,去给张老师抬了棺。

  这个周末,薛峰回家后,父亲在饭桌上问他:“知道你们学校张儒生张老师的事吗?”

  薛峰说:“知道啊,就是我们语文老师,还是我们给送回去的呢。”

  父亲说:“是吗?张老师还教过我呢,这老头,书教得倒也一般,就是认真!张老师真得是死在讲台上了?“

  薛峰说:”不是,是被烟迷的。“

  父亲摇了摇头,说:”我就说嘛!“

  薛峰无奈地笑了笑,心想:张老师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教师,但他确实是一名敬业的老教师,还教了父亲和自己两代人,去世后,享受一下生前享受不到的待遇,也不算为过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iquge99.cc